文/范蓉
骨泥淀粉腸,、原料過期的奶茶、爛水果冒充新鮮水果……3·15晚會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讓人觸目驚心,,作為消費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謹慎理性消費尤為重要,。
學習食品安全知識
消費者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首先要從學習食品安全相關知識開始,,要從合理的渠道獲取相關知識,,對小道消息及網絡謠言要有鑒別能力。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包括: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法律法規(guī),、食品質檢標識、食品添加劑的合理使用等,。
提高自身鑒別能力
購買帶包裝的食品時,,要仔細查看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生產日期,、保質期、生成許可證等內容,。購買不帶包裝的農產品或半成品時,,要觀察其外表是否有蟲咬、腐爛,、變質的痕跡,,也可以通過聞氣味的方式來判斷食品的新鮮程度。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查看配料表來分辨食品成分,首先從配料表的順序判斷食品成分,,排在前面的成分含量較高,,排在后面的成分含量較低;其次應該了解一些常見的食品成分,,能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配料表,,還可以幫助消費者判斷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和健康性。
合理選擇就餐環(huán)境
在外就餐選擇餐飲場所時,,要留意就餐場所是否干凈,、整潔,甚至留意收銀臺周邊是否懸掛食品安全公示欄(健康證,、衛(wèi)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按規(guī)定都會懸掛),。要盡量避免在街邊小攤、無證攤販或者衛(wèi)生條件較差的場所就餐或購買食品,。就餐時應注意觀察食物的形態(tài),,不吃沒熟透的食物;慎重選擇熟菜,、涼菜,,如果發(fā)現顏色或味道異常,應立即停止食用,。
加強消費維權意識
消費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權益和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日常購物時要有監(jiān)督和維權意識,,如果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要敢于通過合法途徑維權。一旦發(fā)現無證經營,、缺證少證或違法經營等現象,,要積極向12315、消費者協會,、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投訴或舉報,。如果發(fā)現購買的食品存在質量問題,如無合格證,、變質,、過期等,應及時向銷售商或者相關監(jiān)管部門投訴反映問題,,在投訴過程中,,消費者應盡量提供詳細的投訴信息,如購買時間,、地點,、商品名稱,、批次號等,以方便有關部門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