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四大名硯(澄泥硯,、洮硯,、端硯,、歙硯)中,,澄泥硯尤為引人矚目——其他三硯均為石硯,獨澄泥硯為陶硯,,故有“三石一陶”之說,。
澄泥硯以山西絳州澄泥硯為主要代表。2008年,絳州澄泥硯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獨特的材質和精湛的工藝使絳州澄泥硯歷經歲月洗禮,,依然散發(fā)著沉靜的光澤,被譽為“文房中的璀璨明珠”,。
鼎鼎澄泥硯 代代佳話傳
絳州澄泥硯源于秦漢,,盛興于唐宋。自中唐起,,歷代皆為貢品,。
山西省新絳縣,古稱“絳州”,,出產于這里的澄泥硯被稱為絳州澄泥硯,。盛唐時期,絳州處于重要地理位置,,是去都城長安(今西安)的重要水旱碼頭,,各路官宦商賈、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云集絳州,,促進了絳州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絳州先民繼承秦磚漢瓦的澄泥工藝,,改進陶硯的制作技法,,使澄泥硯的生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峰。
澄泥硯取之于水,,而成之于火,。制作需選用汾河中沉漬的細泥,反復澄洗過濾,,陰干后再經雕刻打磨,、爐火燒制,制成后的澄泥硯質地瑩潤,,叩之,,有金石之聲,呵氣生津,,觸手生暈,,發(fā)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以此硯盛墨,經旬不涸,、盛夏不腐,、歷寒不冰,獨具溫硯特色,,備受歷代文人墨客喜愛,。
宋朝蘇軾曾有詩句“舉世爭稱鄴瓦堅,,一枚不換百金頒”贊美澄泥硯,其中鄴瓦便指澄泥硯,。三國時曹操曾在鄴城建了一座銅雀臺,,其瓦片便是以澄泥燒制的,銅雀臺頹敗之后,,后世文人鐘情于用銅雀臺瓦來做硯臺,,取名“鄴瓦硯”,非常名貴,。
傳說北宋時期有一位名人何書銘,,他與黃庭堅有隙,但又十分欣賞黃庭堅的書法,。唐宋時盛行墓志銘,,何書銘早就寫好了自己的墓志銘文,卻一直礙于面子未請黃庭堅為其撰書,。直到病危離世之際,,他才囑咐兒子把珍藏多年的一塊銅雀臺瓦送給黃庭堅以圓其心愿。黃庭堅看到銅雀臺瓦后,,問明其來意,,前嫌盡釋,欣然為何書銘寫了墓志銘,。后來黃庭堅把此瓦制成硯臺,,并做了一首詩鐫刻于硯背:“鄴城宮殿已荒涼,依舊山川半夕陽,。古瓦鑿成今日硯,,待教人世寫興亡?!币蛞黄文嗤呋筛隇橛癫?,成就了一段佳話。
孜孜事傳承,,步步上巔峰
絳州澄泥硯的初始產地——運城市新絳縣光村,,是攜帶五千年文明密碼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由于歷史原因,,絳州澄泥硯的制作工藝于明末清初失傳,。直到20世紀80年代,新絳縣藺永茂,、藺濤父子搜集,、整理澄泥硯相關資料,潛心研究,不斷實驗,,通過不懈努力,,終于還原出絳州澄泥硯的傳統(tǒng)制作技藝,讓絳州澄泥硯的制作在中斷300多年后“淬火新生”,。
制作澄泥硯從選泥開始,,泥料來自汾河兩岸,但并不是所有的泥都能制作澄泥硯,,要經過嚴格的采選,,泥采回來之后,還要進行細致的澄清,、過濾,,之后沉淀、制坯,、烘干,、雕刻、燒成,、細臘,、刨光,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要求,。澄泥硯的制作周期長達一年左右,,僅澄濾就需十五遍,陳腐需六個月,,恒溫脫水需三個半月以上,。
制作澄泥硯的核心技術是燒制。硯臺在燒制過程中會產生窯變,,同一批泥硯,,出窯后色澤與紋路千姿百態(tài),無一相同,。有的硯臺在燒制過程中,,會有自然形成的花紋,獨一無二,,非常漂亮,,但更多的是殘次品。
20世紀80年代剛開始燒制澄泥硯時,,其成品率很低,,只有4%左右。經過20多年的不斷探索,,目前成品率已提高到30%左右,,但精品率仍不到8%。珍稀品更是鳳毛麟角,,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成品率提高的同時,藺家父子充分利用泥的可塑性,,不僅在造型和紋樣的設計上進行了更多的創(chuàng)造,,在色澤上也表現(xiàn)出獨特的窯變效果。如今澄泥硯已發(fā)展出近百種造型,,絳州澄泥硯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時代特色更加鮮明。
在傳承中,,絳州澄泥硯也登上了更大的舞臺,。2010年,絳州澄泥硯走進了上海世博會,。當時,,世博局定制了1300塊以“東方之冠”為主題的澄泥硯,明確要求低碳,、環(huán)保,。為此,藺家父子特意制作出了綠色新品,。
近年來,,絳州澄泥硯與時俱進,不斷走進大眾視野,。
2023年4月15日晚,,在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之際,展現(xiàn)新時代山西魅力的“山西之夜”大型活動首秀于珠江之畔,。絳州澄泥硯在廣州市地標建筑“小蠻腰”——廣州塔會場亮相,,吸引了海內外眾多客商駐足觀看。
2023年6月27日至29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論壇開幕的前一天晚上,以“品鑒山西,、擁抱世界”為主題的“山西之夜”活動首次亮相該論壇,,向世界發(fā)出“山西聲音”。其中,,絳州澄泥硯“仿古”“文創(chuàng)”“一縣一硯”“紅色”4個系列40方硯臺被展示,,吸引了上千人參觀。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開幕當天,,“山西之夜”活動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辦,絳州澄泥硯再次出現(xiàn)在活動現(xiàn)場,。海內外游客凝神細觀,,愛不釋手,紛紛打卡留念,。墨西哥駐滬領事及夫人興趣盎然,,并收藏了其中的“節(jié)節(jié)高升硯”。
一捧汾河土,,千年澄泥硯,。為重新恢復絳州澄泥硯的傳統(tǒng)技藝,藺氏父子堅守四十多年,,讓絳州澄泥硯再次煥發(fā)新生,,真正詮釋了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今天,絳州澄泥硯三代傳承人堅守初心,,致力于傳承澄泥硯技藝,,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澄泥硯將走向更廣闊的舞臺,,為世界展示中國硯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刊登于《記者觀察》2024.05(上) 第13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