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蓉
2024年的暑期檔電影市場,被“沈馬”組合的電影《抓娃娃》徹底點燃,。電影由沈騰和馬麗主演,,故事發(fā)生在虛構(gòu)的西虹市,講述了
一對夫妻為了將孩子培養(yǎng)成家族接班人,,復制自己的成功,,激勵孩子奮斗,隱藏家庭真實財富,,假裝貧窮,,通過“吃苦耐勞、言傳身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電影中的育兒方式看似充滿創(chuàng)意實則荒誕至極,,很多觀眾抱著看開心麻花喜劇的心態(tài)走進影院,觀影期間確實笑聲不斷,,但是細細思索劇情卻讓人有種莫名的壓迫感。
父親對孩子“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是整個電影的核心驅(qū)動力,。作為“西虹市”的首富,,他父親希望兒子考上“清北”的工商管理系,然后繼承家業(yè),。他本著“要成材先吃苦”的思路,,給兒子專門搭建了一個24小時沉浸式的學習場景,在這個場景里,,簡陋的住所是“道具組”精心設計的,,穿著是“服裝組”準備的,,父母的身份是有劇本的,,上學路上“偶遇”的外國人,是為了陪孩子練習英語口語的外教,,鄰居是假的,,商店是假的,,就連躺在床上的奶奶也是著名的教育專家扮演的,孩子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一場巨大的“真人秀”,。
在這場“真人秀”的背后還有一個監(jiān)控室,,里面聚集著各類專家,孩子的一舉一動就像電影《楚門的世界》一樣被“監(jiān)視”著,,他的身體,、心理,、言行舉止、面部表情,、個性表現(xiàn),、興趣愛好……都被簡化成為指標數(shù)據(jù),再加以專業(yè)分析,,最后以成績分數(shù)作為量化標準,。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更像是一條精密儀器的生產(chǎn)線,將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打造成一件合格的“產(chǎn)品”,。
這對父母的教育看似都是“為你好”,,實則是滿滿的控制欲,每一步都充斥著功利性,。孩子看似是被愛包圍著長大,,實則并沒有人關心他是否可以承受這些情緒,也不在乎他真正喜歡什么,、想要什么,。當他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時,父母感嘆的不是孩子的進步和優(yōu)秀,,而是自己教育的成功,。
影片中有一個情節(jié),“奶奶”的“葬禮”上,,孩子悲傷到痛哭流涕,,但是葬禮司儀卻說“你奶奶的靈魂在清北大學工商管理系的上空等著你”,雖然作為一部喜劇,,這一幕笑點十足,,但是聯(lián)想實際,為了讓孩子成材,,完全漠視孩子的情緒感受,,把教育建立在童年創(chuàng)傷、心理陰影之上,,這是多么的殘酷,。
父母這種無底線的操控和干涉,既束縛了孩子的天性,,也傷害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當這場“真人秀”的騙局被揭穿時,孩子一度懷疑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和周圍的人一樣是假的,,是不是哪兩位教育專家扮演的。最終,,他用高考交白卷的方式,,報復了父母對他的操控,。
《抓娃娃》中反映了當下社會普遍關注的教育問題,荒誕的情節(jié)其實都是現(xiàn)實家庭教育中,,被操控,、被束縛的放大版。這種極端的教育方式不僅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和選擇權,,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在無形中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背后隱藏的深層的心理問題是日后難以預料的,。
真相大白的那一刻,,面對孩子的崩潰,父親也在控訴,,“你以為你被操控,,你不也在操控我們的人生?你個幸運兒你還委屈上了,?!?/span>可見,這種家庭教育并沒有給家長帶來快樂和成就感,,反而讓家長也陷入無盡的困擾之中,,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焦慮和壓力。他們“綁架”了孩子,,也被孩子所“綁架”,,在這場“教育戰(zhàn)爭”中到底誰才是“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