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網(wǎng)山西7月1日電(通訊員 李現(xiàn)俊)2025年7月1日,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儀式在山西省臨汾市陶寺遺址博物館南廣場舉行,,4000多年前先民筑城建宮,、敬授民時、阡陌交通,、以禮治國、協(xié)和萬邦的早期國家圖景將徐徐再現(xiàn)。標志著陶寺遺址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步入嶄新階段,,也實現(xiàn)了山西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零”的突破。
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新石器晚期龍山時代大型聚落城址,遺址總面積在400萬平方米左右,,是中華文明形成關鍵階段的核心聚落,。陶寺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支點,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具有突出的代表性,。陶寺遺址1988年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guī)劃總面積519.38公頃,定位建設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地,、新時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利用示范園,,已開放遺址博物館、“陶寺天文考古館”,、宮城墻,、宮殿區(qū)及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等展示區(qū)域。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積極策劃開展形式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動,、社區(qū)活動,,搭建全媒體平臺矩陣,讓公眾沉浸式,、多角度感受陶寺文明的獨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