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份以來,,受一系列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連續(xù)五周下跌。其中,,英國布倫特原油下跌近14%,,創(chuàng)2018年11月份以來最大單月跌幅;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也大跌近16%,,創(chuàng)去年5月份以來最大單月跌幅,,雙雙進入技術性“熊市”。但有分析人士指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引發(fā)了市場擔憂情緒,,但隨著中美貿易協(xié)議逐步落實、原油減產規(guī)模擴大和疫情防治積極推進,,國際油價有望出現(xiàn)趨勢性反彈,。
多因素致油價大跌
一是中國石油消費大幅下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制造業(yè),、居民消費水平都受到較大負面影響,。有專家預測,2月份中國石油消費預計同比下降140萬桶/日至150萬桶/日,,這相當于中國日均消費量的10%甚至更多,,雖然消費量將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逐步回暖,但對當前本就供大于求的市場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
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引發(fā)擔憂情緒,。作為全球石油市場需求增長的主力,中國消費量下降,,可能導致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費增量同比將由預計的增加60萬桶/日降為減少50萬桶/日,。有部分分析人士甚至表示,全球能源市場將面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zhàn),。
三是供大于求局面難以緩解,。盡管投資和鉆井增速放緩,但由于鉆機效率和油井生產率提高,,美國頁巖油生產依然強勁,,原油產量屢創(chuàng)歷史新高且仍有增長空間。除俄羅斯之外,,加拿大,、墨西哥和挪威等非歐佩克國家產量持續(xù)上升,抵消了歐佩克+減產協(xié)議效力,,加劇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密切關注市場動態(tài)
來自中國國家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沙特阿拉伯原油8332萬噸,,同比增長47%,,這是2016年以來,沙特首次超過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對于中國消費量減少,,沙特方面予以密切關注。
早些時候,,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曾表示,,沙特正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并表示疫情“對市場影響有限,,沙特有能力維護國際原油市場穩(wěn)定”,。
盡管沙方試圖安撫市場情緒,但未能改變油價持續(xù)下跌局面,,為穩(wěn)定中國市場份額,,沙特阿美公司大幅下調了銷往亞洲所有等級原油3月份的官方售價,并于2月4日至6日牽頭召開了歐佩克+聯(lián)合技術委員會,緊急討論新冠肺炎疫情對原油市場的影響,,推動擴大減產規(guī)模,,延長減產協(xié)議期限。消息人士指出,,沙特方面希望歐佩克+國家在現(xiàn)有減產170萬桶/日基礎上,,再額外減產50萬桶/日至60萬桶/日,并將減產協(xié)議延長至2020年6月底或12月底,,沙特希望產油國盡快達成一致并將技術委員會這一建議提交即將舉行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
據悉,沙特這一倡議得到了阿聯(lián)酋,、阿曼等海灣產油國的支持,,但俄羅斯的立場較為搖擺。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支持與歐佩克合作,,但俄羅斯不希望減產協(xié)議使其市場份額受損,因而俄方較為傾向延長現(xiàn)有減產協(xié)議而非臨時加碼減產,。對此,,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來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市場的影響,,預計俄方將很快作出決定,。
擴大減產效果未知
俄羅斯在歐佩克+聯(lián)合技術委員會上立場搖擺顯示出產油國對當前市場的判斷相當矛盾。在全球能源市場需求總體走弱的情況下,,減產及其相關利好消息對市場的刺激作用越來越小,,沙特等國一味采取愈加嚴格的減產措施,其結果就是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美國等國,。歐佩克+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市場壓力,,傾向于擴大減產,,但在中國和全球消費市場得到有效恢復之前,,擴大減產也僅能短期內在當前油價下方提供支撐,難以形成強勁的上漲動力,。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并非決定市場走向的決定性因素,當前市場上的恐慌情緒是非理性的,,利比亞因地緣沖突導致原油停產和出口停滯,,每日產量下降80萬桶,如此重要的地緣沖突事件卻沒有引發(fā)油價上漲,,說明短期內國際原油市場仍處于非理性狀態(tài),。擴大后的減產協(xié)議如能得到有效執(zhí)行,從中長期看有利于全球供需再平衡。在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后,,預計市場將重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