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外觀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供圖
南越王墓出土角形玉杯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供圖
3月1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云游博物館”直播活動在“南方+”客戶端舉行,,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副館長林冠男帶領(lǐng)觀眾“深入地底西漢南越王墓,看千年墓室如何消毒防疫”,。
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解放北路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在南越王墓基礎(chǔ)上建立的遺址博物館,1988年對外開放,。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建筑面積1.74萬平方米,,由綜合陳列樓,、古墓保護區(qū)、主體陳列樓組成,。博物館外墻仿照陵墓石室材質(zhì),,用紅色砂巖作貼面,體現(xiàn)出典型的嶺南現(xiàn)代建筑風格,。館內(nèi)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此外還設(shè)有楊永德伉儷捐贈的陶瓷枕專題陳列。2008年,,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參觀古墓 體驗獨特
南越王墓的橫空出世,堪稱20世紀80年代轟動一時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
1983年6月,,廣東省政府基建部門在越秀區(qū)象崗山施工,當推土機開挖公寓樓墻基時,,地下露出一塊塊平整的大石板,。工程負責人立即聯(lián)系文物部門,,聞訊趕來的專家經(jīng)過3天勘察,初步得出結(jié)論——這是一座西漢南越國時期的王侯級大墓,。
隨后開展的考古發(fā)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胸腹位置發(fā)現(xiàn)一枚龍鈕“文帝行璽”金印。據(jù)史書記載,,南越國第二代王生前曾僭越自封“文帝”,,并私自鑄璽,死后將其隨葬陵寢,。專家由此判定,墓主人就是趙佗之孫,、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
“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qū)迄今發(fā)現(xiàn)規(guī)模最大的漢代彩繪石室墓?!蔽鳚h南越王博物館宣教部主任王維一介紹,,“作為古墓原址上建立的遺址類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在全國幾千家博物館中算是獨具特色的,。觀眾可以進入漢代王侯大墓中參觀,,這種體驗獨一無二?!?/span>
古墓上方覆蓋著仿茂陵形狀的覆斗型玻璃光棚,,象征漢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走進墓道,,前室墓門上紅黑兩色卷云紋彩繪依稀可見,。墓室由750多塊來自番禺蓮花山古采石場的紅砂巖砌成,整體布局如倒置的“士”字,,坐北朝南,,分前后兩部分,由石門隔開,。墓前部(南部)為前室,、東耳室、西耳室,,相當于朝堂,、宴飲之所、儲物室,。墓后部(北部)為主棺室,、東側(cè)室、西側(cè)室和后藏室,,是墓主人房間,、妃妾房間,、仆役房間和儲物室。整座大墓建筑面積約100平方米,,仿佛南越王生前宮殿的縮小版,。
王維一介紹,墓中陪葬十分奢華,,輕絲彩綢,、金車寶馬、編鐘大鼎,、山珍海味等應(yīng)有盡有,,此外還有15個殉人。由于南越王墓從未被盜掘,,保存完好,,從中出土了1萬多件文物,集中反映了2000多年前南越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狀況,。
南越藏珍 世所罕見
參觀完古墓保護區(qū),來到主體陳列樓,。陳列樓地下一層以金字塔狀光棚采光,,與墓室覆斗光棚相區(qū)別。樓北側(cè)高聳一座玉圭形門闕,,代表墓主的高貴身份,。東西兩側(cè)墻壁上刻有船紋浮雕,是出土文物“船紋銅提桶”上紋飾的再現(xiàn),。
主體陳列樓《南越藏珍》展包括“南越文帝”“美玉大觀”“兵器車馬”“海路揚帆”“生產(chǎn)工具”“宮廷宴樂”6個單元,,展出南越王墓出土文物490件套,其中有200余件國家一級文物,。
第一單元“南越文帝”介紹南越王趙眜生平和主棺室出土文物情況,。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帝行璽”金印陳列于這一單元,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欣賞,。
公元前203年,,秦統(tǒng)一嶺南時的功臣趙佗趁天下大亂之際建立南越國,國都定于番禺(今廣州),。南越國歷五任國王,,后被漢武帝出兵所滅,享國93年,。不同于漢初劉邦所封的諸侯國,,南越國雖歸附于漢,但仍有較大獨立性,,趙眜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璽”印正是其獨立性的體現(xiàn),。
這枚金印重148.5克,,含金量達98%,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最大的西漢金印,。印面有田字界格,,陰刻篆書“文帝行璽”4字。印鈕是一條游龍,,盤曲成S形,,雕刻精美。
除了“文帝行璽”金印,,南越王墓出土的金印還有2枚,,合占迄今發(fā)現(xiàn)漢代金印數(shù)量的1/4。此外還有其他各類璽印20枚,,包括銅,、玉、水晶,、瑪瑙、綠松石,、象牙等6種材質(zhì),。“這些璽印及其印文為判斷墓主及殉人身份提供了直接依據(jù),,也體現(xiàn)了南越國獨特的用印制度,,對于研究南越國史和漢越融合具有重要作用?!蓖蹙S一說,。
絲縷玉衣也是南越王墓中的代表性文物。這套玉衣穿著于墓主人身上,,全長1.73米,,用玉2291片,由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而成,,包括頭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褲筒和鞋。出土時,,編綴玉衣的絲線和麻布已朽,,玉片散落,現(xiàn)在人們看到的展品是由專家歷時3年修復而成,。
“全國各地考古發(fā)現(xiàn)的玉衣不少于50件,,多為金,、銀、銅絲編綴玉片而成,。南越王趙眜的玉衣,,是目前考古所見唯一形制完備的絲縷玉衣?!蓖蹙S一介紹說,。
在“美玉大觀”單元,一件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吸引了記者注意,。玉佩內(nèi)環(huán)中有一條昂首的游龍,,外環(huán)的鳳鳥婀娜多姿,立于龍爪之上,,頭冠和尾部延伸成卷云紋狀,,將雙環(huán)之間的空間填滿。鳳鳥回頭與龍對望,,似在喃喃細語,,表達了龍鳳呈祥的美好寓意。王維一告訴記者,,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徽圖案就是來自這件文物,。
展覽中還可以看到銅鐵兵器、鐵質(zhì)農(nóng)具,、飲食器具,、青銅樂器等,生動反映了2000多年前嶺南地區(qū)的生產(chǎn)生活圖景,。從墓中出土的大量禾花雀遺骸可以看出南越王的飲食癖好,,烤爐、煎爐,、釜,、甑等烹飪器具則體現(xiàn)了南越人烹飪手法的多樣。
“海絲”文物 價值非凡
西漢時期,,廣州已經(jīng)是重要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南越王墓出土的不少文物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guān),體現(xiàn)了當時經(jīng)貿(mào),、文化交流的盛況,。
“這是目前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角形玉杯,也是首批國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蓖蹙S一指著一件造型獨特、雕刻精美的角形玉杯對記者說。它由整塊青白色硬玉雕成,,呈犀角狀造型,,口部橢圓,線條優(yōu)美,,紋飾以卷云紋為主,,集圓雕、線雕,、淺浮雕,、高浮雕等雕刻工藝于一身,杯口下緣還雕有一只尖嘴獸,。這件玉杯與國內(nèi)同時期玉器的器型不同,,與西方的來通杯在器型、紋飾,、使用方式上有相似之處,,因此有專家認為它是“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后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
“海路揚帆”單元中展示了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的一件扁球形銀盒,,盒身和蓋子上有對向交錯的蒜頭形凸瓣紋,,頗具特色?!八怯么忿榉ㄖ瞥?,這種工藝及紋飾、造型具有古代西亞波斯金銀器的特點,,專家判斷它很可能是一件海外舶來品?!蓖蹙S一介紹說,。銀盒進入中國后,工匠在蓋子上焊接了蓋鈕,,在盒底加了銅圈足,。它被當作藥盒使用,出土時盒內(nèi)還裝有藥丸,。
南越王墓中還發(fā)現(xiàn)了產(chǎn)自西亞或紅海的珍貴乳香,、5根原支非洲象牙、具有典型西方特色的焊珠金花泡(飾品)等文物,。在一件船紋銅提筒上,,可以清晰看到大船的水密艙結(jié)構(gòu),反映了當時造船技術(shù)的高超,。所謂水密艙,,就是用木板把船艙分隔成一個個互不相通的區(qū)域,避免船艙進水,這一技術(shù)使遠航成為可能,。
2016年,,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遺址等6處史跡點被列入中國首批“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世界文化遺產(chǎn)”遺產(chǎn)點名單,。南越王墓中瑰寶見證了廣州悠久的海上交通貿(mào)易史,,歷經(jīng)2000多年依然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