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觀眾坐下來、靜下來、留下來,,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在收到一位觀眾的來信后,金陵美術館在回信里這樣寫道,。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出一股“線上文藝”新風潮,全國各地的文化場館,、文藝團體積極開發(fā)線上渠道,,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網店,、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吸引觀眾,。當生活逐步恢復正常,,文藝工作者的這段“主播”生涯是不是就此結束了呢?
直播,,更“聰明”的服務方式
3月1日,,1388歲的文化遺產布達拉宮首次觸網,51分鐘的直播吸引了92萬網友“云游”,。而此前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蘇州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淘寶接力直播,,吸引1000萬人圍觀,堪比法國盧浮宮一年客流量,。
2月23日,,先鋒書店五臺山店首次嘗試“帶貨”直播,近萬人觀看,。2月下旬,,南京奇點書集加入了“書店燃燈計劃”,線上直播多場閱讀分享會,。3月4日,,多家出版社的圖書編輯也搖身一變成了鏡頭前吆喝賣書的“主播”,。
近兩個月來,在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多個網絡平臺,越來越多的歌手,、舞者走進直播間,,摸索試驗“云私教”“云演藝”等各種線上玩法……
“這次被迫成長,反而給從業(yè)者一個機會,,線上技術運用得好,,將給企業(yè)的未來帶來一個全新的增長點?!?月29日,,鳳凰云書坊24小時書店推出第一期“云耘眾聲·線上讀書會”,光是牛咔視頻直播就吸引了近10萬人在線觀看,,良好的口碑也吸引了眾多出版社拋來橄欖枝,,為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提供一種全新的線上銷售“帶貨”模式。在鳳凰云書坊24小時書店主理人張馳看來,,已經被改變了的讀者消費行為,,不會因為疫情的消散而完全退回原位。人們期望書店提供更為“聰明”的服務方式,,從而獲得幸福感的需求越來越強,,接下來,如何加快云端團隊的建設,,在線拓展書店經營的邊界,,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是建立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要有敏銳的眼光緊緊抓住市場的變化,。”早在2016年,,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周東亮就打造了全國首個地方戲APP“戲嗨”,。今年,江蘇省錫劇團將為“戲嗨”升級,,增加直播,、互動、卡拉OK功能,,一方面給戲迷提供免費的戲曲片,、VIP收費高清片源,另一方面戲曲名家也可在線授課,。周東亮信心十足,,“戲曲雖然小眾,,但將全國觀眾加起來也是很多的。市場上目前還沒有第二家專門做戲曲類的APP,,愛奇藝,、騰訊等視頻網站戲曲內容不豐富也不全面,今年我們要瞄準這塊市場做大做強,!”
文藝,,歸根結底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人們“遷移”到網上生活的部分越來越多,,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的溝通,,主要通過數字化界面來轉換和達成后,,“數字化文藝”必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大變化。專家們普遍認為,,當5G普及以后,,線上模式的探索,將會越走越遠,。
不是照搬,,也不能替代
抗疫期間,大門緊閉的金陵美術館一直在與觀眾進行著“在線溝通”,,除網上展覽外,,一封封觀眾來信帶著溫度也飄向了美術館。
重視拓展線上空間,,以公眾號,、視頻直播為媒介,發(fā)掘潛在觀眾群體,,吸引更多年輕人和市民走進美術館,。南京書畫院和金陵美術館聯合支部書記尤榮喜認為,線上模式不只是簡單地讓美術館里的作品“上網”“上線”,,更重要的是用新的媒介,、新的語言“轉譯”古老的故事。
比如,,騰訊打造的“敦煌詩巾”小程序,顧客可以基于敦煌藻井圖案,,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文創(chuàng)絲巾,;再比如,用戶任意上傳一張照片到首都博物館小程序“1981”上,,小程序會識別出照片中的花,、文字,、寵物等特色元素,再“考古”出帶有對應元素的館藏文物,。藝術家費俊通過一個手機APP,,將25座中國橋梁“移植”到了威尼斯,運用科技實現跨文化的交流,。
“雖然在網上也能看到盧浮宮的館藏,,但每年還是有那么多人親臨現場,因為欣賞真實地擺在你眼前的原件,,那種沖擊力和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尤榮喜看來,,文化場館創(chuàng)新之余,,一些固有的形式和模式還要保留,線上永遠無法替代線下的魅力,。
建制“龐大”的樂團,,也在疫情中練就了云演出的新模式。貴陽交響樂團身處世界各地的45名樂隊成員,,在家中完成了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個人演奏部分,,通過后期合成,呈現了一段交響曲的云演出,。
“新的演出形式是讓更多年輕人接觸,、愛上古典音樂的互聯網窗口?!苯K演藝集團交響樂團青年指揮家程曄表示,,各種小視頻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可以很好地推廣在中國尚屬于小眾的古典音樂,,“梳子賣不掉不是沒頭發(fā)的人的錯,。觀眾需要培養(yǎng),讓他們長出‘頭發(fā)’,,否則你就是打造一把黃金的梳子,,將全世界最頂尖的樂團請來,也沒有用,?!钡F場永遠是音樂會最大的魅力,“國外很多樂團都會出音樂會的DVD版本,,但一點也不影響票房,,在現場聽真正的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和聽通過麥克風和喇叭傳出來的聲音,是完全不一樣的,?!?/span>
立體化,多觸角發(fā)展
云演唱會,、云綜藝,、云展覽,從前段時間的“試網”效果來看,,冷熱不均,。數字化時代,文藝如何培育自己的發(fā)展模式,,這是文藝從業(yè)者接下來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最近一份演出行業(y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3月份,,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超過20億元。當大多數演出團體還在等待劇場開門的時候,,江蘇省錫劇團卻因為立體化發(fā)展而獲得更多的機會,。
“我們年前與夫子廟簽訂了演出協議,原定1月19日-2月17日在夫子廟和白鷺洲公園舉辦的一系列文藝演出,,將推遲到4月份,,目前大家正在做準備工作?!敝軚|亮告訴記者,,除了“戲嗨”APP的升級外,由江蘇省錫劇團為主題運營的文旅演出項目也在準備中,,屆時演員們將在李香君故居,、王謝故居、科舉博物館,、白鷺洲公園等地打造實景演出,,除錫劇外,還包括昆曲,、京劇,、黃梅戲等其他劇種。另一方面,,江蘇省錫劇團旗下的江南影業(yè)也在為即將開拍的兩部4K歌劇電影《鑒真東渡》《運之河》做前期案頭工作,。位于徐舍鎮(zhèn)的江南影業(yè)影視基地2015年正式啟用,它不僅是全國第一家戲曲影視基地,,生產了不少戲曲電影,,還承接了全國許多戲曲院團舞臺美術制作的業(yè)務,,成了省錫劇團效益的又一個增長點?!盎貏倓傆纸拥搅巳_戲的舞美訂單,馬上準備制作,?!敝軚|亮興奮地告訴記者。
作為一個網上網下,、業(yè)內業(yè)外多元發(fā)展的案例,,省錫劇團的立體化、多觸角發(fā)展,,也許能給今天許多文藝院團的發(fā)展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