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第73場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召開,。針對本市糧食供應問題,、糧食價格問題,北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新聞發(fā)言人王德奇進行了全面介紹,。他表示,北京市糧食供給充足,、儲備到位,,能夠滿足消費需求,市民不必集中采購和在家中囤積糧食,,預計北京后期也不會出現(xiàn)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
王德奇介紹,北京已建立了穩(wěn)固的糧源基地,。近年來,,北京市與黑龍江、吉林,、河南,、河北、山東等7個主產區(qū),,建立了良好的糧食產銷合作關系,。北京首農食品集團在外埠建立了多處糧源基地,“一手糧源”的掌控能力接近全市消費量的70%,。在糧食加工方面,,疫情發(fā)生以來,北京市內骨干加工企業(yè)及時復工復產,,增加產量和市場投放量,,50%的米面可以在市內加工企業(yè)生產。北京周邊地區(qū)加工企業(yè)較多,,能夠實現(xiàn)從原糧到成品糧的快速轉化,。
王德奇透露,除正常貿易渠道外,政府通過定向銷售和公開競價交易等方式投放儲備原糧,,保障加工企業(yè)原料供應,。此外,北京糧食流通渠道也十分暢通,。北京是“北糧南運”的重要物流樞紐,。糧食總供給大于糧食總消費,在北京落地的糧食中,,除滿足本市需求外,,還有20%的糧食在京中轉流入外省市。
此外,,北京建立了完善的政府儲備和應急投放體系。北京市地方糧食儲備相當于6個月市場供應量,。若加上其他性質的糧食,,北京轄區(qū)內糧食庫存相當于10個月的市場供應量。疫情期間,,成品糧儲備量由15天增加到36天的市場供應量,。再加上企業(yè)的商品庫存,全市成品糧庫存相當于48天的市場供應量,。市,、區(qū)兩級政府都有糧食應急供給預案,全市共有800多個應急供應網點,,配備了必要的應急運輸,、配送能力,能夠確保應急狀態(tài)下的糧食有效供給,。
本市糧價是否會受疫情影響出現(xiàn)上漲,?對此,王德奇表示,,我國糧食供需格局整體寬松,,庫存充足,北京也是供大于需的格局,。我國糧食能夠自給自足,,每年進口糧食數量不大,國際貿易對我國乃至北京市的影響十分有限,。從國家公布的2020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來看,,小麥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2元,保持2019年水平不變,;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基本與2019年持平,。
從北京的情況看,,2019年全市糧食價格指數低于全國平均值0.9個百分點,連續(xù)多年糧價漲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據監(jiān)測,,今年3月份,北京市大米批發(fā)均價2.52元/斤,、月末價格同比下降1.3%,,大米零售均價3.01元/斤,月末價格同比上漲3.38%,;富強粉批發(fā)均價1.70元/斤,、月末價格同比下降2.59%,富強粉零售均價2.06元/斤,,月末價格同比上漲1.12%,。從整體情況看,價格基本平穩(wěn),。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保供穩(wěn)價工作,,預計后期不會出現(xiàn)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
對于部分家庭的囤糧行為,,王德奇表示沒有必要,。他解釋稱,市民平時消費的糧食一般是包裝的成品糧,,分普通包裝和真空包裝,。普通包裝保質期一般為6-8個月,真空包裝保質期為12-18個月,。正常情況下,,在保質期內的糧食都可以放心食用,但隨著儲存時間延長,,糧食產品的一部分營養(yǎng)成分會流失,,食用口感會下降,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香味變淡了,、不那么有嚼頭”,,所以他建議家庭用量隨用隨買,保持一到兩周的消費量即可,,不必集中購糧食和集中囤糧,。
重點
市衛(wèi)健委:集中觀察人員有癥狀應及時上報
4月5日,本市通報的1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引起了部分網民對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點設置和管理情況的關注,。北京市衛(wèi)健委新聞發(fā)言人高小俊在發(fā)布會上介紹,在近期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個別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人員在觀察期間出現(xiàn)癥狀后沒有向隔離點工作人員報告。對此,,他表示,本市規(guī)定,,自3月25日零時起,,自北京口岸入境人員和14日內從其他口岸入境進京人員,全部進行集中隔離觀察,,全部做核酸檢測,。有關人員應遵守規(guī)定,不要抱有僥幸心理,,造成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危險,。本市也將進一步加強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工作,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共同鞏固當前疫情防控來之不易的階段成果,。
高小俊說,控制傳染病傳播有三個環(huán)節(jié),,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是及時阻斷傳染病傳播的重要手段,,本市主要是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入境進京人員以及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國內來京(返京)人員,,實施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措施,,按照相關防控技術要求設立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點。目前本市共設置了280個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點,,具備同時隔離醫(yī)學觀察2萬余人的能力,。
朝陽區(qū):啟用21個境外進京人員集中觀察點
在昨日的發(fā)布會上,朝陽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朱晟介紹了區(qū)內境外進京人員集中隔離點的工作情況,。自3月5日起,,朝陽區(qū)共啟用21家賓館酒店作為境外進京人員集中觀察點,當天開始接收境外進京人員,,截至4月6日12時,,共接收3568人,14天隔離期滿解除2390人,,其他情況轉出318人,,在觀860人。3月25日以后,,按照市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入住集中觀察人員505人全部完成核酸檢測。同時,集中觀察點工作專班反復動員3月25日之前入住尚未離店的集中觀察人員355人開展核酸檢測,,完成核酸檢測318人,,其他37人正在進一步做動員工作。
朱晟說,,由于朝陽區(qū)境外進京人員數量大,、集中觀察人員數量多、集中觀察點多,、個性化需求多樣,,還出現(xiàn)個別境外進京人員不配合日常管理等情況,結合工作實際,,下一步將進一步嚴格落實境外進京人員全面集中隔離,、全面核酸檢測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提高服務管理水平,,及時回應和解決在觀人員合理需求,,在確保安全、符合實際的前提下,,體現(xiàn)更多人文關懷,,進一步加強集中觀察點安全管理,同時做好解除觀察人員和社區(qū)防控的工作銜接,,完成好境外進京人員集中觀察各項任務,。
同仁醫(yī)院:無證據表明楊柳絮中存在新冠病毒
“根據現(xiàn)有研究,沒有證據證明楊柳絮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北本┩梳t(yī)院鼻科副主任王成碩在發(fā)布會上介紹了如何在楊柳飛絮季做好個人防護。
王成碩介紹,,北京每年4月至5月上旬,,楊柳飛絮飄揚,同時,,春季鮮花綻放,,花粉等過敏源較多,給人們出行和生活帶來不便,,也給部分敏感人群帶來不適,。根據現(xiàn)有研究,沒有證據證明楊柳絮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但楊柳飛絮期間會有部分過敏患者出現(xiàn)鼻部過敏癥狀,。
為做好日常健康防護,王成碩提示市民,,無論是防控病毒,,還是防護楊柳飛絮等花粉過敏原,,現(xiàn)階段都鼓勵外出時佩戴口罩。一次性醫(yī)用口罩即可起到防護作用,;外出返回后應先盡快洗手,,同時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時清掃外衣上的飛絮,。戶外鍛煉時,,盡量選擇飛絮較少的時段,比如清晨,、晚上或者雨后,,此時飛絮數量明顯減少。日常飲食多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敏感人群可登錄中國氣象網的網站或氣象北京微信查詢每天大氣中花粉飄散情況,,為出行做好準備,。同時提醒市民朋友,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yī)治療,。本組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蔣若靜
病例
在美期間未戴口罩
女子抵京15天后確診
在昨天的發(fā)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通報4月5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相關情況。龐星火介紹,, 4月5日,本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該病例自美國抵京隔離觀察15天后確診,。
具體情況為: 某女,退休人員,。自述1月17日前往美國紐約探親,,與其丈夫、兒子共同居住,。1月18日至3月13日每日到室外散步,,并到附近的華人超市購物,外出未佩戴口罩,。其子在當地上學,,3月8日至13日曾到法國和英國旅游。20日,,母子二人從美國紐約出發(fā),,經日本東京轉乘全日空NH961航班飛往北京,,22日抵京。
龐星火介紹,,上述母子二人在登機和離機時體溫檢測無異常,,經海關檢疫入境,健康申報無異常,,遂轉運至集中醫(yī)學觀察點進行隔離觀察,。3月22日至4月3日,該女士大便次數明顯增加,,但性狀無改變,,身體無其他異常情況。4月3日隔離觀察點采集標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主動檢測,,結果呈陽性,,當晚由120急救車轉運至小湯山醫(yī)院隔離治療。結合患者境外旅居史,、肺部影像,、血液檢查等診斷依據,5日被診斷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龐星火提到,該病例首發(fā)癥狀為非呼吸系統(tǒng)癥狀,,且癥狀不典型,,未引起患者重視,但患者能積極配合隔離點工作人員開展篩查,,進行核酸檢測,,發(fā)現(xiàn)了陽性結果。她提示大家,,在醫(yī)學觀察期間出現(xiàn)任何身體異常,,均要及時、如實報告,,并主動配合隔離點工作人員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篩查,,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治療,,減少傳染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