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上海等地率先推動實體書店登陸食品外賣平臺,外賣圖書正在成為城中“新鮮事”,。
然而,,熱熱鬧鬧的一個多月“試水期”過后,外賣圖書窘境逐漸顯現(xiàn):價格高,、選擇少,,成交額更難以匹配它承受的巨大關注?!拔矍颉钡耐赓u圖書,,究竟是“急讀者之所急”的創(chuàng)新,還是實體書店的自救策略,?
叮咚,,您點的圖書正在“送餐”!
坐落于上海福州路上,,擁有70年歷史的外文書店,,今年春天在滬上率先開啟了外賣服務。
外文書店總經(jīng)理顧斌介紹,,首批上線的都是熱門暢銷書,,如文學類的《Flipped(怦然心動電影原著)》《Sherlock Holmes(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兒童圖書《夏洛的網(wǎng)》《花木蘭》,,參考書《韋氏字根詞典》等。
22日,,記者在外文書店“外賣店”選了兩本書下單,,送達地點距離外文書店約2公里,運費為5元,?!吧碳?分鐘后分揀完成”“騎手正在趕往商家”……訂單地圖上實時顯示配送環(huán)節(jié)?!澳?,您的書到了,請到門口來取,?!眱H14分鐘后,外賣小哥就打來了電話,。
送來的書像一份“簡版”包裝的快遞,,兩本書由泡沫紙和膠帶封好,訂單小票貼在外側(cè)。在評價頁面,,有網(wǎng)友留言寫下“用戶體驗”好評:“速度太快了吧,,開心?!薄昂軡M意,,包裝成了小快遞的樣子送來,很走心了,?!?/span>
據(jù)介紹,自今年3月起,,北京已有105家實體書店陸續(xù)入駐外賣平臺,,讀者可以享受最快30分鐘的送達服務。在上海,,多家知名書店也在不同程度嘗試外賣圖書,。在圖書行業(yè),“外賣”一時成為熱詞,。出版社也紛紛跟風搭車,,推出類似即時服務。
雖有需求但難“果腹”,,外賣圖書難解書店危機
“90后”女孩王盈是外賣圖書的嘗鮮者之一,。她覺得這種服務頗為貼心,“其實,,有時心血來潮會突然很想看某一本書,,如果沒有馬上拿到手,閱讀的沖動很快就會消失,?!?/span>
外賣圖書橫空出世,伴隨著不少爭論,。批評者認為,,圖書是精神食糧,不是食物,,搭車外賣平臺銷售略顯“有辱斯文”,。贊成者指出,存在即是合理,,在“萬物皆可外賣”的當下,,圖書走向外賣不過是順應時勢。
亦有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外賣圖書在各地效果不一,。一些省份因為有“買書補貼”或者“書券”,,所以希望用外賣方式盡快把書券變現(xiàn)。
上海網(wǎng)紅書店“大隱書局”也在外賣平臺上“駐點”,,不僅外賣圖書,、雜志,還賣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玩具,、衛(wèi)生防護用品。各種優(yōu)惠活動頗為醒目,,如:20元起送,,運費5元,“滿69減5”“滿99減10”,。該書店稱,,4月以來,7家門店約有200筆外賣訂單,。
“實話實說,,不看好外賣圖書的前景?!贝箅[書局創(chuàng)始人劉軍坦言,,網(wǎng)店購書才是主流,網(wǎng)上購書的折扣率往往從三四折到六七折不等,。相比之下,,外賣圖書毫無價格優(yōu)勢,更像實體書店的自救之舉,。
劉軍介紹,,目前看來,叫外賣買書的都是急用,、剛需,,如工具書、考研書籍等,。“銷售金額很少,對書店可謂杯水車薪,,而且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閱讀需求不能靠“快遞小哥”維系,,實體書店仍需創(chuàng)新
在疫情的持續(xù)影響下,,復工不久的實體書店尚未看到曙光。有書店表示,,銷售水平僅恢復20%,。未來數(shù)月中,,一些實體書店或許仍要面臨生存危機。
外賣圖書對實體書店無異于杯水車薪,。同樣在疫情期間興起的“直播賣書”,,也因為“做直播的人比看直播的更多”而淪為形式。在上海世紀朵云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jiān)馮潔看來,,閱讀終究是一種洋溢書香的美好體驗,。疫情期間實體書店奮起自救的種種“創(chuàng)新”,需要回歸閱讀本質(zhì)——讓讀者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閱讀,。
“疫情暴露了傳統(tǒng)出版和實體書店的弱點——沒有顧客進店,,就不知道讀者在哪里,也完全沒有辦法和讀者連接,?!瘪T潔說。
在她看來,,閱讀的需求并不是依靠外賣小哥來維系的,。書店、作者和讀者在“云端”的熱聊與線下的聚會同樣重要,。未來,,實體書店應發(fā)力創(chuàng)新,深度連接閱讀人群,。
馮潔透露,,疫情期間,朵云書院建立了線上讀書會,,最多時候可以同時開3個讀書群,,同時覆蓋1500余人,而傳統(tǒng)的線下讀書會只能容納百余人,。疫情期間,,讀者們宅居家中,線上的閱讀群里卻熱鬧非凡,,經(jīng)常為一個話題討論得熱火朝天,。
作為防疫措施,朵云書院上線了預約小程序,,沒想到短短兩個月里就接收到數(shù)萬讀者的預約申請,。這些愛書人逛完書店,大多又加入了書店的“朋友圈”,。通過在朋友圈里每日推薦優(yōu)質(zhì)好書和推出“秒殺”活動,,書店每天都能從社交媒體的互動之中獲得數(shù)千元營業(yè)額的“流量變現(xiàn)”。
“危機,,永遠是有危有機,。當疫情過后,,實體書店如果要擁抱未來,此刻更要靜下心來修煉內(nèi)功,,為讀者提供更精準,、更富有情感、更個性化的服務,?!瘪T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