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要讓廣大群眾愛看,,要有閃光的點子,、驚人的想象、精彩曲折的故事
葉永烈是一位科普科幻和紀實文學作家,。在我看來,他的科幻成就至少有三:一是他在科學基礎上建構起對未來的向往,。這方面突出表現(xiàn)在《小靈通漫游未來》,。此書1961年寫成,寫的是21世紀的中國,,講述了一個建立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基礎上的中國,,有生產糧食的工廠、給學生上課的機器人,,還有會飛行的汽車等等,,這些如今有許多都實現(xiàn)了。二是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科學知識和倡導想象力,。葉永烈的作品至今仍保持很高銷量,,他的故事很好讀,,廣受讀者歡迎。他把科幻與推理結合,,創(chuàng)作“金明戈亮探案系列”,。他發(fā)揚科幻類型文學的特色——要讓廣大群眾愛看,要有閃光的點子,、驚人的想象,、精彩曲折的故事,而不是玩語言文字游戲,。葉永烈把科幻推向更大眾的人群,。三是對社會和歷史的深深關切。他的《愛之病》《腐蝕》等寫傳染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最早一批公共衛(wèi)生題材科幻作品,。
葉永烈的作品,把未來與歷史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他和同代的鄭文光、童恩正等科幻作家,,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科幻傳統(tǒng),。他們都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在紅旗下學習和成長,,他們把對祖國強大的祝愿注入科幻小說,。他們的科幻小說也有一些共同點。一是創(chuàng)立科普型科幻,,讓科學成為幻想的主線,。鄭文光是天文學專家,葉永烈是化學專家,,童恩正是人類學專家,。葉永烈說:“科普興,科學興,;科學興,,中國興?!倍前l(fā)展少兒科幻,。科幻在中國,,長期是兒童文學的一部分,,它要面向少年普及科學,培養(yǎng)下一代人的探索精神,。葉永烈說:“應該讓孩子們從小喜歡科學,、熱愛科學,,讓孩子們從小就富有幻想”。三是現(xiàn)實主義觀照,。尤其是到創(chuàng)作后期,,他們都強調科幻要關注社會,關注人生,,要有人文精神,。他們認為科幻是文學,是人學,。
從這些可以看到科幻在中國發(fā)生發(fā)展的脈絡,。梁啟超第一個把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翻譯成中文,提倡“小說革命”“小說救國”,。他的《新中國未來記》寫1962年的中國,,設想世博會在上海召開,所有國家都來開會的盛況,。魯迅也從日文翻譯了凡爾納作品,。魯迅到日本留學,看到日本人翻譯的西方科幻小說,,感慨西方人的夢是海底兩萬里,、人上月球,把西方科幻小說介紹到中國,。應該說,,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這代人,,秉持了把科幻作為實現(xiàn)國富民強工具的傳統(tǒng)。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后迎來機遇,,真正把一種舶來品轉化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讓它興旺并扎下根來。
從梁啟超,、魯迅到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再到今天的劉慈欣、王晉康,、何夕,、江波、陳楸帆等,,中國科幻實現(xiàn)了薪火相傳,,并發(fā)揚光大,。前輩作家倡導的科普型、少兒型和社會型科幻,,今天正在全面發(fā)展,。從去年底到今年,科幻界重新提出振興科普型科幻,;少兒科幻方面,,則新設少兒科幻星云獎,并由南方科技大學首次推出科幻的初中高級教程,,另有一批少兒科幻集中出版,;科幻現(xiàn)實主義在創(chuàng)作中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大量新作涌現(xiàn),,延續(xù)中國科幻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科技和關注未來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