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良渚古城小莫角山遺址,。
盛淑彥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遺址公園內5G信號全覆蓋,科技監(jiān)測有大數據支撐,,“云展覽”精彩紛呈,,研學聯盟讓良渚文化走近青少年……7月6日,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記者再次走進良渚古城,,看到遺址的保護、研究,、傳承和利用開展得有聲有色,。
荷花初綻,風吹稻田,,不時有白鷺飛來停歇,。城墻遺址、水陸城門,、莫角山宮殿區(qū),、反山王陵,勾畫出五千年前文明圣地的輪廓,。7月6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迎來首個“杭州良渚日”,,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也在此啟動。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成功一年來,已有150余萬人次探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良渚博物院,。從今年開始,,杭州將申遺成功的這個日期設立為“杭州良渚日”,。
一年來,,浙江杭州深入做好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研究,、傳承和利用,努力擔當歷史文化“薪火傳人”,持續(xù)擦亮良渚古城遺址這張世界級的“文化金名片”,。
數字賦能,,創(chuàng)新遺產保護
“我們將嚴格遵守《世界遺產公約》,以世界的眼光,、科學的精神,,把這一厚重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申遺成功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代表杭州作出承諾。
良渚古城遺址是超大型和超復雜型的考古土遺址,,遺產區(qū)和緩沖區(qū)加起來,足有114平方公里,,其中遺存要素眾多,。這樣大的范圍,這么重的保護管理責任,,如何護其周全,?
杭州依靠數字賦能,創(chuàng)新文化遺產保護,。圍繞保護管理全域化,、信息化,、集成化的要求,織密“日常巡查+科技預警”的保護網,。
“科技監(jiān)測是‘多面手’,,衛(wèi)星遙感影像、無人機,、監(jiān)測云,,持續(xù)不斷采集保護數據?!焙贾萘间具z址遺產監(jiān)測管理中心主任郭青嶺說,,該中心已采集保護數據6000余條、影響因素數據48萬余條,,為制定保護方案提供支撐,。最近,該中心正加緊完善數據可視化大屏項目,,將逐步實現“一屏聯動”的數字化管理應用,。
申遺成功后,,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qū)管委會陸續(xù)啟動實施新一輪陳列展示、基礎配套提升以及老虎嶺遺址公園,、瑤山遺址公園建設等“十大工程”,。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還實現5G信號全覆蓋。
保護好,、研究好,、傳承好、利用好良渚古城遺址,,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qū)委書記張振豐表示,,余杭區(qū)認真落實“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正積極探索大遺址保護管理與治理結合,、人文與自然融合,、歷史與現代包容的良渚實踐。
“保護是前提,、研究是基礎”,,良渚研究也持續(xù)推進。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認為,,良渚古城城址區(qū)的考古和研究已進入一個“邊發(fā)掘,、邊保護、邊研究,、邊展示,、邊利用”的新階段。今后考古工作者每年將選一到兩個遺址點進行精細化解剖發(fā)掘,,可供公眾參觀,。良渚實驗考古作坊,也將成為公眾體驗場所,。
土遺址保護,,尤其是潮濕環(huán)境下的土遺址保護,是世界級的難題,。不久前,,良渚遺址管理區(qū)管委會與南開大學合作開展的“良渚土遺址的微生物群落分析和保護材料研究”課題,在國際權威期刊發(fā)表了最新成果,。
良渚遺址管理區(qū)管委會文物與遺產管理局副局長孫海波介紹說:“我們選取了兩處考古發(fā)掘點,,啟動良渚古城南城墻、外圍水利系統(tǒng)老虎嶺遺址保護工程,嘗試科學地,、妥善地解決這一難題,。”
活化傳承,,講好良渚故事
申遺成功后不久,,良渚博物院與故宮博物院互辦展覽,為期3個月的良渚文明故宮特展,,匯集260件(組)良渚玉器以及商周,、漢代等仿良渚風格玉器,接待國內外觀眾50余萬人次,。
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館的“美麗中國”單元,,以“良渚古城——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為主題的良渚文化展精彩亮相,向中外賓客展現良渚文化的光芒,。
今年,,為了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的形式,也結合疫情防控的需要,,良渚文化“云展覽”“云春游”“云直播”“夜游博物院”等活動陸續(xù)推出,,累計在線吸引觀眾上億人次。
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說,,杭州在做好遺產保護的同時,不斷探索讓遺產“活起來”的有益做法,,讓民眾體驗和感悟中華五千年文明,。
7月6日開始的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活動,繼續(xù)創(chuàng)新講好“良渚故事”,、放大“良渚聲音”,。最近一周,將有良渚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玉見中華五千年文明”線上直播,,以良渚博物院院藏的良渚玉器和故宮博物院院藏的良渚玉器為載體,向公眾展示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與別樣精彩,。“當文創(chuàng)遇上良渚”線上直播活動,,請來文創(chuàng)設計師與博物院社教工作者,,與網友一起交流。
如何讓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親近良渚文化,?浙江省文投集團,、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qū)管委會聯合開發(fā)了“良渚古城STEM探索”系列課程,還成立了長三角良渚研學聯盟。
良渚古城遺址有一個“薪火傳承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yǎng)金牌講解員、金牌志愿者等,,培育“熱愛良渚文化,、會講良渚故事”的人才隊伍。還將借鑒國內外經驗,,籌備“良渚遺址保護研究基金會”,,發(fā)動社會力量參與良渚文化的學術研究、文化交流,、國際傳播,。
文旅融合,豐富文化體驗
今年6月13日,,杭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公眾考古體驗、良渚創(chuàng)意市集,、主題研學實踐,、趣味互動游戲等帶來豐富的文化體驗,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讓遺產發(fā)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杭州西湖、京杭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這三大世界文化遺產攜手成立了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qū)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俊杰表示,,良渚古城遺址將與西湖,、大運河以及其他文化遺產聯動合作,以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傳承和利用為核心,促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城市社會發(fā)展共榮共生,,讓寶貴的文化遺產世代傳承,、歷久彌堅。
“看五千年的中國去良渚”,,以此為目標,,杭州持續(xù)推動文旅融合發(fā)展,探索和創(chuàng)新“活態(tài)”利用,,發(fā)揮良渚古城遺址作為世界遺產,、文明圣地的輻射效應,、集聚效應,讓良渚文化不僅活起來,、傳下去,,更要“火”起來、走出去,。
眼下,,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還在繼續(xù)提升、擴建,,良渚博物院二期項目也正加緊推進,。不久之后,將有一條長長的“良渚文化藝術走廊”,,把遺址公園和博物院“串”起來,,游客可以一路走、一路感受品味,。園內交通路網也會更加完善,,增設標識和文字解說,讓參觀者更有興趣徒步“慢體驗”,,而不僅是坐觀光電瓶車“走馬觀花”,。
保護和發(fā)展不是對立面,完全應該也能夠“魚和熊掌兼得”,。2019年,,余杭區(qū)地區(qū)生產總值2824億元、同比增長8.6%,,財政總收入726.5億元,、同比增長16.5%,為遺產保護發(fā)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良渚古城遺址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僅有力推動遺產地及屬地鎮(zhèn)街鄉(xiāng)村振興,、生活富美,、文化繁榮,也為當地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文化內涵,、創(chuàng)新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