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十八道彎,,咱村來了個好村官,,好事做下一串串……”
河曲縣,,是西口故里,,被譽為“北方民歌之鄉(xiāng)”。如今,,老百姓把一曲曲新編的民歌山曲兒獻給駐村幫扶干部,、脫貧路上的貼心人。
在脫貧攻堅戰(zhàn)役中,,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河曲精銳盡遣,、嚴格管理、科學考核,、強化保障,,297支來自國家,、省、市,、縣的駐村工作隊,,633名駐村工作隊員、163名第一書記,、105個幫扶單位,、130名包村領導共同組成生力軍,下沉一線,、精準發(fā)力,、助力脫貧。
盡銳出戰(zhàn) 派能打硬仗的人
苗永飛挑起鹿固鄉(xiāng)輝塔村第一書記這副擔子,,早在2015年8月,。當時,村里亂成一鍋粥,,光景越過越窮,,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
發(fā)展才是硬道理,。軍人出身的苗永飛打定主意,、說干就干。幾番努力下,,村里通了水泥路,,文化墻建起來了,太陽能路燈亮了,,人心也跟著亮堂了,。他爭取了產業(yè)發(fā)展基金15萬元,買播種機,,買種牛,、種羊、種雞,,動員貧困戶搞種養(yǎng),,當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這下村里人不鬧騰了,,發(fā)展的步子也更快了,。
河曲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駐村幫扶干部選得強不強,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硬仗能否打贏??h四套班子領導全員上陣,,人人包村,帶頭啃最硬的骨頭,;按照“一村一隊,、一隊三人”選派要求,縣直部門單位“抽硬人,、硬抽人”,,覆蓋全縣100%貧困村和有扶貧任務的非貧困村。
干部派下去了,,如何管理好駐村隊伍呢,?2016年1月,河曲推行“召回撤換制度”,,既實又嚴的制度要求,,打消了部分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念頭,杜絕了“只當和尚不撞鐘”的現象,,管理變得看得見,、摸得著。
2018年5月,,到社梁鄉(xiāng)趙元頭村任第一書記的王彪沒想到,,他面對的是一個情況復雜的軟弱渙散村?!爸贫攘⒃谀?,再難咱也干!”他公開了黨務,、村務,、財務,讓村民少了猜忌,、多了明白,,又發(fā)動黨員組成精神扶貧志愿服務隊,幫群眾跑腿辦事,,辦起道德講堂,,引領新風尚,矛盾被悄然化解,。村民們說,,咱村像石榴籽一樣抱成團,,不愁不發(fā)展,。
用制度“逼”著干部下去,“教”會與群眾打交道,更“推”著干事創(chuàng)業(yè),。近年來,,河曲共召回撤換36人次,始終保證隊伍的戰(zhàn)斗力,。
真幫實扶 下足繡花功夫
從省住建廳到前川鄉(xiāng)南也村任職,,第一書記馮毅哭了兩次鼻子。5年前,,他一進村就遇“下馬威”,,剛掛上墻的“服務牌”被村民撕掉踩爛,有的村民說:“盡搞虛的,,一看就不是干事的,。”
要說村里矛盾有多嚴重,,“四把鎖子鎖一個機井”的情形可見一二,。馮毅沒有退縮,東家進西家出,,溝通80多次,,終于把“四把鎖子”連同群眾的“心鎖”一起打開了。馮毅到處奔走找投資,,自來水入戶,、建飼草加工房、發(fā)展肉驢養(yǎng)殖,、建光伏電站,、建養(yǎng)老院……一口氣辦了70多件實事。
短短兩年,,南也村變美了,、變富了。“馮書記任職期滿要回省城了,!”消息一出,,村民聯(lián)名向鄉(xiāng)黨委申請留下馮毅??吹缴暾垥弦黄r紅的手印,,馮毅情不自禁地哭了。
為了讓駐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河曲組織部門在建立民情日記,、工作臺賬基礎上,,又出臺一日一考勤,、一周一例會、一月一巡查等29項制度,。隨著“制度化”的完善,,駐村工作也步入正軌、漸入佳境,。
樓子營鎮(zhèn)柏鹿泉村第一書記鄭曉瞄準村里的文旅資源,,發(fā)動全村種植富硒西瓜、香瓜,、紅蔥1000畝,,年產值達230萬元。又建采摘園,、荷花魚塘,、溫室大棚,發(fā)展“杏+雞”綠色生態(tài)產業(yè),。幾項產業(yè)發(fā)展下來,,村民年增收5000多元,柏鹿泉村被評為全省“旅游扶貧開發(fā)示范村”,。
為加強對駐村干部的科學考評,,2017年初河曲啟動第一書記工作“檔案化”管理,跟蹤記錄其任職期間德,、能,、勤、績,、廉表現,,同時開展實績申報,把扶貧實績作為評先評優(yōu),、能上能下的主要依據,;對駐村工作不適應、不負責,,不遵守紀律的,,及時“動態(tài)化”調整。
現如今,,河曲縣的駐村干部身到,、心到、情到,、責到,,農村“輸血”變“造血”,廣大農村處處呈現產業(yè)興旺,、鄉(xiāng)風文明的新氣象,。
真情融入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今天給竇大娘買藥,,幫存喜大爺換電線……”單寨鄉(xiāng)瓦窯坡村第一書記張大治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里的村民留言,,整理到備忘錄中,。
單寨鄉(xiāng)瓦窯坡村地處偏遠,,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張大治平時喜歡和老人拉家常,誰家有難事,、愁事,,他一 一記下來幫助解決。每去一趟縣城,,他都會把鄉(xiāng)親們要捎的東西,、要辦的事全部承包,慢慢成了村民最貼心的“好娃娃”,。每當他回城辦事,,老人們就會站在村口,像盼自己的孩子一樣等他回村,。
駐村幫扶干部不但要把貧困群眾的心捂熱,,也要把政策、資金,、項目帶下去,,激發(fā)群眾的內生動力。
前川鄉(xiāng)沙坡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范庚義發(fā)現,,當地農產品加工仍然停留在“小作坊”階段,,于是,他整合幫扶資金建加工基地,,打造小雜糧品牌,。
嚴管厚愛,才能促進干部迅速成長成才,。河曲縣按照有關規(guī)定對駐村干部足額發(fā)放生活補助,、交通補助、通信補助,,還提升了補助標準,;投保意外傷害險,每年體檢,,都由縣財政包干,。
“我們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錘煉培養(yǎng)干部的主陣地,通過嚴管厚愛,,讓駐村幫扶干部在一線轉作風,、磨意志,、長才干,對表現突出的駐村干部表彰獎勵和提拔重用,?!笨h委常委、組織部長馬永峰說,。
近年來,,河曲縣提拔重用駐村幫扶干部51人,有18人次受省級以上表彰,,335人次受市縣表彰,。一大批干事創(chuàng)業(yè)、群眾滿意的駐村幫扶干部脫穎而出,,以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2019年4月,河曲縣摘掉貧困縣的帽子,。摘帽不摘責任,,廣大駐村幫扶干部依然奮戰(zhàn)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戰(zhàn)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