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了,!2021年的首次寒潮預警,,連接著2020年年末的超級寒潮,北方多地最低氣溫創(chuàng)下入冬以來新低,,讓人們感受到這個冬天的寒意,。
除了個別城市和群體享受到低溫津貼外,很多戶外勞動者的低溫津貼仍被冷藏在文件里,。記者走訪的多位環(huán)衛(wèi)工,、外賣小哥等都不清楚低溫津貼的事,。新華社記者不久前在內(nèi)蒙古、黑龍江等地也遇到了同樣情況,。天津和山西的相關職能部門干部也說“沒聽過有低溫津貼”,。去年,上海市一項7000多名職工參與的線上調(diào)查顯示,,84%的受訪職工從未聽說過低溫津貼,。
其實,早在2004年我國在《最低工資規(guī)定》中便明確提出低溫津貼,。中國氣象局統(tǒng)計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有寒潮5.27次,冷空氣9.7次,。以此算來,,16年來保守估計有200多次寒潮和冷空氣來襲??磥?,低溫津貼是不能指望大風寒流給刮來的。
紙上的權利究竟為什么落不到手上,?綜合近年來各行各業(yè)的情況分析,,無非有這幾種情況:一是法規(guī)不夠細致,落實沒有著落,;二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不同;三是監(jiān)督?jīng)]有到位,,全靠企業(yè)自覺,。
不過,有夏季高溫津貼作為參照,,這些困難似乎有“不為也,,非不能也”的嫌疑。盡管落實高溫津貼還有改善余地,,但比低溫津貼要好一些了,。專家也認為,不妨參考高溫津貼,,研究制定低溫天氣勞動保護專項政策法規(guī),,明確低溫天氣作業(yè)范圍、適用人群等,,強化落實和責任追究制度,,真正讓戶外勞動者在寒冬中感受溫暖。
當然,,這已經(jīng)來不及抵擋這次寒潮了,。那么,,能不能在下次寒潮來襲前拿出落實方案呢?畢竟,,2015年公布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已將低溫列為職業(yè)病危害之一,。我們期待“政策一調(diào)三冬暖”,讓所有低溫下的勞動者在寒潮中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