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牧騎的孩子》(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是作家鮑爾吉·原野又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回到故鄉(xiāng),但是這一次不同于以往,,他回到了故鄉(xiāng)的最深處——童年,。童年是作家心中一塊珍藏的寶地,,那里有代表著善良、純真,、美好的童心,。作家期望小讀者們從鐵木耳、金桃,、海蘭花,、巴根和江格爾這五位少年身上讀到童心的可貴、人生成長的悲喜,,當然還有大自然的奇妙和獨特的地域風情,。
鮑爾吉·原野在下筆之前也曾苦苦思索如何讓這五位少年躍然紙上。最終,,他喚起了自己內(nèi)心的那位少年,。在小說后記中,他深情回憶自己與父親,、母親相伴的生活,。于是,從開篇第一章《神鳥落在珊瑚樹上》,,我們就仿佛看到一位俯下身子,、蹲在孩子身邊,手自然搭在孩子們肩頭,、微笑著聽他們訴說的“原野爺爺”,;同時,在五位少年的身上也總能看到作者的童年身影,。
對于小讀者來說,,小說所描畫的蒙古草原的假期生活是一場充滿新鮮感的探險之旅,可以跟隨五位少年的腳步穿越紅嘎路沙漠,,奔跑在白銀花草原上,,攀爬于哈布奇拉峽谷間,縱情領略大自然的美好,。但少年的成長不能沒有精神力量的指引,,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總是能夠建構起正向的精神引導。這種建構不是一件披在故事上的外衣,,而是自然融化到故事的情節(jié)中,、細節(jié)中,人物的情感中,、言行中,。從這個意義上說,《烏蘭牧騎的孩子》這本小說寫出了孩子們眼中,、心中真正的英雄,。孩子們在這個假期中的奇遇與收獲,、經(jīng)歷與成長,正是受到這些“平凡的英雄”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正是小說另一條重要的敘事線:五位少年的父母都是烏蘭牧騎隊員,,五位少年的假期正是因為跟隨父母下鄉(xiāng)服務而具有了非凡意義。這次下鄉(xiāng),,使孩子們有機會用清澈的眼睛觀察人與自然的相處,,用純真的童心感受人與世界的深情厚誼。以前他們只知道自己的父母能歌善舞,,但真正下鄉(xiāng)以后他們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么了不起,。烏蘭牧騎隊員深入草原牧區(qū),不僅為牧民們帶去歡歌笑語,,還帶去力所能及的幫助:幫助他們運草,、拉草,、撿糞,;給牧民們理發(fā)、畫像,、按摩,;給羊泡藥浴、殺蟲,,宣傳科學知識,;為牧民們展示圖文并茂的期刊,介紹外面的世界,;給他們播放半導體收音機,,讓他們聽到北京的聲音……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們也認真勞作,,幫忙撿糞,、拉草;為了給花蘭奶奶湊錢買藥主動撿羊毛……在平凡的勞作日子里,,在烏蘭牧騎隊員們每一顆辛勤的汗珠里,,孩子們看到了父母們的偉岸身影——那就是英雄閃光的樣子。作家從個人角度生動記錄下牧民們平凡悠長的過往歲月,,表達出孩子們對每一位烏蘭牧騎隊員的敬仰之情,。
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還能為孩子們提供語言的滋養(yǎng)。長于散文創(chuàng)作的鮑爾吉·原野在語言使用的豐富性,、靈活度,、充盈感上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在這篇獻給孩子們的小說中,,這種優(yōu)長被不遺余力地發(fā)揮出來,。僅僅以對天空的描畫為例,,少年江格爾眼中的云“像巨大的白象,把長鼻子卷進肚子里,,連續(xù)不停地向前翻滾”,,而巴根眼中的云卻是“一群鳥筆直地飛進路旁的蘋果樹里”,孩子們眼中沙漠的天空“像分成十層的溜冰場,,每一層都有白云滑行,,它們和上一層的白云互不沖突,各走各的路”……
在小說結尾,,五位少年不得不跟隨父母離開白銀花村,,他們一步三回頭,眼淚沾滿面頰,。這僅是他們?nèi)松行枰?jīng)歷的無數(shù)次離別的一次,,但整個夏天的記憶或將伴隨孩子們一生。那“用目光做的繩子”牽引著讀者,,這里有情,、有愛,更重要的是有純真的童心,。這是一本能讓小朋友愛上自己家園,、愛上自己生活的書,也是一本讓大朋友思考如何“愛”的書,;它是一本以日?;臄⑹乱暯菚鴮憺跆m牧騎隊員英雄歷史的書,更是一本為孩子們找到英雄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