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濛濛時節(jié),,以黟縣宏村為代表的皖南村落頗能映襯中國山水特有的詩情畫意。新華社記者 韓 旭攝
近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安徽省黟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發(fā)布,。黟縣正式成為我國第137座、安徽省第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黟縣古稱“黝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是徽州“一府六縣”千年建制的核心組成部分,為全國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縣之一,。同時,,黟縣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和傳承地之一,,有“中國明清古民居博物館”之稱。歷史文化資源保存完整,、系統(tǒng),、數量豐富。境內保存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68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黟縣擁有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1處2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6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44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3片,非物質文化遺產66項,。
黟縣古城面積1.16平方公里,,現有3條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48處文保單位,、119處不可移動文物,、142處歷史建筑以及眾多的古橋、古井,、古樹,、古代水利工程等歷史環(huán)境要素,其中興修于南北朝(梁)的槐渠,、始建于南宋的通濟橋,、明萬歷年間的程氏宅、清嘉慶年間的碧陽書院,、古徽州地區(qū)縣衙建筑唯一地面遺存——縣衙正堂等都保存較為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