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了名卻上不了課;提前繳費中途退費難,;培訓機構直接蒸發(fā)、“跑路”,;甚至直接“套路”你……校外培訓有哪些“坑”,?人民網梳理了相關典型案件以作提醒。
名師教育,,名不副實
案情簡介:小關是某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yè)自考生,,正在某培訓機構兼職。據她透露,,她所在的機構招聘兼職老師的要求非常低:只需填張表格,,寫篇作文,講幾句英文,,就可錄取,。“這種機構教師流動量非常大?!毙£P表示,,大學生時間比較充裕,口語也不差,,所以只要去面試,,一般都能成功,。許多培訓機構所謂的名師也大多是大學生。
提醒:一些廣告中所稱的“名師”“專家”其實根本不存在,,不少培訓機構為降低成本,,往往找一些年輕人擔任教師,這些人經驗相對缺乏,,費用也不高,,有些甚至不具備教師資格證。消費者在報名時,,一定要對其任課老師的來歷仔細探清,。
承諾“保過”,概不負責
案情簡介:劉先生投訴稱,,某校外培訓機構負責人在他為孩子報名時,,聲稱保證讓孩子的中考成績超過建檔線幾十分??墒侵锌己?,孩子的成績離建檔線還差幾十分,與培訓機構當初的承諾相差甚遠,。
提醒:“保過”承諾以及名校承諾是這些教育培訓行業(yè)的常用伎倆,。廣告法規(guī)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者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否則將面臨行政處罰,。該案例中,,校外培訓機構所做出保證過建檔線的承諾,事實上違反上述規(guī)定,。如果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可以主張損失賠償,同時建議向行業(yè)主管部門舉報,,作為調查線索,。
報名容易,上課困難
案情簡介:曾女士在某線上校外培訓機構為孩子報名課程時,,銷售人員并未向曾女士清楚告知該課程需要約課,。繳費報名后,曾女士才發(fā)現需要約課,,且約課難度非常大,。她向售后服務人員反映該情況,,但是曾女士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還被推銷了其他高價課程,。
提醒:一些線上培訓機構在介紹課程時避重就輕,,只提課程數量,淡化上課時間安排,。消費者在實際選課時往往會因為學員過多或機構師資力量不足,,導致無法預約到合適的課程。消費者要提高警惕,,報名時向有關培訓機構問清各種上課事宜,,謹防利益受損。
口頭承諾,,退款無門
案情簡介:李先生為孩子在某教育機構報名課程后,,機構老師口頭承諾,在李先生購買該課程后,,如果覺得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可以按比例退款。但是沒過多久該老師便辭職了,,李先生想要退款,,但是教育機構不承認先前李先生和這位老師的口頭約定,不予退款,。后來這個老師又回到了這個教育機構,,但是卻以沒有當時的聊天記錄為由再次拒絕退款。
提醒:消費者切記不要只答應口頭承諾,,一定要與培訓機構簽訂書面培訓合同,,并要求培訓機構將口頭承諾寫進合同,日后若發(fā)生爭議,,就可以根據合同依法維權,。
隱藏條款,不易察覺
案情簡介:吳先生為孩子報了當地一家培訓機構的培訓班,,繳納培訓費用9000元,雙方簽訂了培訓合同,。孩子學習了19天后,,吳先生感覺孩子對該課程沒有興趣,遂要求該培訓機構按照合同載明的“未學滿一個月,,按70%退款”條款約定,,退還自己現金6300元,但培訓機構以合同中各種退費限制條件只同意退款5000元,,并且培訓機構所提出的這些限制條件是吳先生在簽約時并未注意到的,。
提醒:在簽約時,,消費者通常不會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就簽字確認。在這些教育培訓合同中常會約定“概不退費”或者其他退費的限制條件,,且未采取加粗,、加黑等合理的方式提示消費者,這種合同條款實質上排除了消費者的主要權利,、免除了教育培訓機構的責任,,且未進行有效提示,一般可認定為無效,。如遇類似情況,,消費者可以向當地消費委員會尋求調解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預先繳費,,人去財空
案情簡介:李先生與一家幼兒早教機構簽訂《會員服務協議》,,約定為孩子提供音樂、藝術,、英語等106節(jié)課程,,協議到期日為第二年年末,總費用為17345元,。沒想到,,僅在李先生報名繳費的一個月后該機構通過客服微信發(fā)送了《致會員家長的一封信》,告知“直營店關閉,,課程暫?!薄@钕壬胍暾埻丝?,但與該機構無法取得聯系,,只得訴至法院。
提醒:通常情況下,,經營者經常以預付費式消費這種方式給消費者享有一定的價格優(yōu)惠,,但與此同時,消費者往往承擔較大風險,。在這里提醒廣大消費者請不要貪圖打折等優(yōu)惠,,不要一次性繳納時間跨度超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消費者還需認真甄別校外培訓機構的運營狀態(tài),,對籌設期的培訓機構的招生宣傳要慎重研判,,不要向處于籌設期的校外培訓機構繳納任何費用。如果有機構超期收費,,請消費者務必更換其他收費合規(guī)的培訓機構,,并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或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投訴舉報。
分期付款,,卻成貸款
案情簡介:付女士購買了某機構的英語課程,,付女士原計劃報一年的課程,,但報名時銷售人員表示只有報2年及以上的課時才可以月付學費,否則需要一次性付清,。為了減輕資金壓力,,付女士報了標價39800元兩年的成人英語課程,每個月付款約1600多元,。然而,,前兩個月還能正常上課,過后就基本約不到課了,。不能上課,,但學費還要按月交。付女士聯系了相關客服,,對方表示貸款合同繼續(xù)生效,,必須要還款??墒鞘聦嵣?,直到正式簽合同,該機構的人都沒有跟付女士說過她辦的是分期支付的貸款,。
提醒:校外培訓課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長,、費用高的特點。因此,,有些教育培訓機構會誘導消費者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貸款等方式來支付,,對貸款利率、風險提示等卻刻意隱瞞,,消費者稍不留神就會落入“教育貸”陷阱,。在此提醒消費者在需要一次性大額繳納教育培訓費用時,應保持謹慎,。為了避免被誤導辦理教育貸,,消費者面對各種付款方式時,不要輕信教育機構的說辭,,應當多搜集信息,,再做出決策。如果消費者發(fā)現已經被騙,,可收集相關證據材料嘗試報警解決,。
信息泄露,推銷不斷
案情簡介:某市不少中小學生的家長都接到了一個教育培訓機構的推銷電話,,對方不僅能直呼孩子姓名,還對孩子在哪里上學等情況了如指掌,。后經調查發(fā)現,,這家培訓機構為幫與其關聯的培訓學校拓展客戶,,通過個人渠道購買到上萬條詳細的個人信息,并在沒有征得學生及學生家長同意情況下,,交由公司工作人員逐一撥打詢問推銷,。
提醒:現在教育培訓機構之間互相交易交換個人信息的現象不在少數,消費者如果發(fā)現個人信息被泄露,,可以向相關機關投訴舉報,。如果個人信息的泄露已經造成一些不利的后果,消費者可以收集證據,,并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