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則有關天然氣的消息可以聯(lián)系起來看,,一是中國石化宣布,華北最大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群——中原儲氣庫群建成投產,,庫容氣量達到100億立方米,。
二是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核準中國石化煙臺龍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這個項目總投資達83億元,,建成后最大接收能力達每年650萬噸,。
三是中國海油與卡塔爾石油公司簽署了為期15年,每年350萬噸的長期LNG購銷協(xié)議,。這是近8年來我國企業(yè)簽署的年合同量最高的長期LNG購銷協(xié)議,。
在全球天然氣價格暴漲的大背景下,這些措施提前布局,,值得點贊,。今年以來,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天然氣首當其沖,。在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了6倍,,在亞洲,,也已經上漲了5倍。不僅如此,,歐洲,、美國、俄羅斯的天然氣庫存集體走低,。接下來,,正是冬季取暖用氣之時,天然氣保供關系著工廠生產和居民生活,,很是要緊,。
此次天然氣緊缺,主要原因是供給不足,、需求旺盛,。從供應來說,受疫情和能源轉型影響,,國際大石油公司近年普遍大幅削減了油氣投資,,比如,英國石油公司(BP)宣布未來10年油氣產量削減40%,,可再生能源擴大20倍,。不少公司宣布,因經濟環(huán)境不確定,將項目的最終投資決策推遲,,包括一些短期計劃投入商業(yè)運行的LNG項目,。
天然氣需求迅速上升,一個重要原因是天然氣在傳統(tǒng)化石能源中,,碳含量最低,,在能源轉型中被廣泛用為過渡能源。就我國而言,,一方面,,因環(huán)保的要求,近幾年各地“煤改氣”規(guī)模很大,,天然氣需求迅速增加,,每年冬季天然氣需求高峰期都須加大措施確保供應。另一方面,,因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間歇性、波動性特點,,天然氣成為配套能源以備不時之需,。
由此,此次的能源緊缺中天然氣表現最為明顯,。而且,,天然氣價格和石油價格呈現史無前例的明顯倒掛,歐洲天然氣價格換算成油價,,達到每桶200美元的歷史新高,。
而且,這些年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對能源需求的迅速提升,,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2018年,我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
可以預期的是,在氣候變化,、能源轉型長期影響和冬季取暖等短期因素作用下,,未來天然氣需求將持續(xù)旺盛,而天然氣產量的提升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供需仍將趨緊。但因三大油企已緊急行動,,我國料不會出現歐洲那樣的大規(guī)模氣荒,,但短期缺口仍可能存在,,對此需保持足夠警惕,繼續(xù)加大保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