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宮課堂’,!”12月9日16時許,隨著一聲清脆的聲音,,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的“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在大約60分鐘的時長里,,三位“來自天上的老師”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xiàn)象,讓人仿佛置身于浩瀚太空之中,,領略宇宙無窮的奧秘,。
能夠親眼目睹太空的細節(jié)、探尋飛天的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殊為難得,。當一件件太空用品的面紗被掀開、一個個太空實驗的原理被揭曉,,曾經遙不可及的距離也變得觸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學也變得通俗易懂。來自中國科技館地面主課堂和廣西,、四川,、香港、澳門4個地面分課堂的孩子們如饑似渴,,在這場特殊的“天地對話”中收獲頗豐,。
事實上,這是中國空間站的首次太空授課,,也是繼2013年神舟十號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后,,我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蛟S有人認為,,一節(jié)只有幾十分鐘的課“算不了什么”,不就是航天員抽出日常時間演示幾個失重環(huán)境下的實驗而已嗎,?其實不然,。這堂看似尋常的授課,實際上卻是準備時間久,、備課成本大,、技術攻關難,、風險系數(shù)高的復雜工程,目前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完成,。
既然如此,,為何要大費周章?
這是因為,,有些東西一旦在心里播下種子,,就能生根發(fā)芽。一堂生動有趣的太空課,,點燃的是就有可能是生機勃勃的夢想,。授課期間,孩子們接連不斷地向航天員老師提問:“太空中看到的風景有什么不同嗎,?”“在空間站中氧氣和水是如何循環(huán)的,?”“在太空中睡覺會飄來飄去嗎?”授課結束,,同學們迫不及待地總結自己的收獲:“讓我對宇宙產生了無窮的興趣”“讓我體會到了科學的樂趣”“長大后,,我想成為像王亞平老師一樣優(yōu)秀的女航天員,去探索宇宙的奧秘”……可以說,,夢想的引擎一經點燃,,就能釋放無可比擬的力量。知識的大門一旦打開,,就能孕育無限可能的未來,。
太空課堂的精彩紛呈,背后是中國航天的欣欣向榮,。從“嫦娥奔月”到“祝融馭火”,,從“天和筑穹”到“墨子傳信”,從“北斗聯(lián)網”到“天舟穿梭”……每一次騰空而起,,是一個國家民族堅持不懈的進步,,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續(xù)的腳步。以太空授課的方式,,把底氣,、志氣、骨氣昂揚在胸中,,把航天夢,、中國夢播撒到心里,把知識技能印進腦海里,,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中國身影,,浩瀚太空的探索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足跡。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同學們,,期待下次再見!”和8年前的首次太空授課一樣,,航天員王亞平為同學們送上了相同的祝福。讓我們共同期待太空課堂的下一次“開張”,,矚望中國航天的下一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