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7日,,一場標榜“振興中國圖書市場”“喊來了中國出版社半壁江山”的直播,,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這場歷時十幾個小時的直播,,以突破“雙11”價格的低價攻勢,,取得了銷量千萬的矚目成績,。與此同時,質疑聲也隨之而來。直播過后,,不少出版行業(yè)從業(yè)者紛紛發(fā)文討伐,,對于直播中“1元搶購圖書”等低價傾銷的行為表示了強烈不滿,稱這是“流量對于出版行業(yè)的絞殺”,。
是“振興”還是“絞殺”,?一場激烈的爭論隨之而來。近年來,,隨著直播行業(yè)的興起,,不少出版商涌入其中,直播賣書開始興盛起來,。作為時下最受歡迎的商業(yè)模式之一,,直播賣書的崛起對于緩解出版行業(yè)的短期線下滯銷壓力、擴大營銷范圍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矛盾與問題也開始出現(xiàn),諸如上述的低價傾銷圖書等行為,,打破了出版行業(yè)原先的生態(tài)平衡,,不斷被壓低的折扣、不斷在上漲的成本等,,都成為了擺在出版商面前的難題,。對此,不禁有人感嘆道,,照這樣下去,,以后還會有人愿意寫書嗎?“振興”或是“絞殺”,,或都顯得有些言過其實,,但不可置否的是,直播賣書所帶來的價值與危機,,都客觀存在,,需要我們更為理性地加以對待與處理。
崛起:特殊時期下的產物
直播賣書的崛起是特殊時期的產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打破了傳統(tǒng)的購銷模式,直播帶貨成為了新時期下發(fā)展的新浪潮,。在“萬物皆可直播”的背景下,,不少出版商趁機搭上了這趟時代發(fā)展的列車,加入直播賣書的行列,。
這是一種充滿機遇的選擇,。直播賣書之所以能大火,,就是當下社會發(fā)展和用戶需求相互作用的產物。
相較于傳統(tǒng)的購銷模式,,直播賣書構建了一種全新的購書體驗: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常態(tài)下,主播們可以通過親身講述,,生動地向讀者展示一本書的獨特魅力,,與讀者進行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這種源于自我閱讀認知與理解的賣書方式,,不單單是購書的一種預覽體驗,,更重要的是通過二次加工后,與讀者在文化價值觀層面的溝通與交流,?!币恢鞑フf道。
此外,,折扣力度大也是吸引讀者買單的重要因素,。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實體書店售價折扣為9折,,整體網店渠道售價折扣為6折,,而直播賣書的新型模式中,部分網紅主播則可以將折扣壓低至4折甚至更低,??梢娬劭哿Χ戎蟆?/span>
趕上時代風口的主播們,,成為其中的受益方,,紛紛嘗到了直播賣書帶來的紅利。原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王芳,,便是其中一員,。2020年4月,王芳開始在抖音直播賣書,,僅用了近8個月時間,,便創(chuàng)下了2億多元的銷售額,2021年,,更是實現(xiàn)了新的突破:截至今年10月,,王芳個人在抖音上的圖書銷售額(2021年)已近8億元。
銷量千千萬的誘人紅利下,,吸引了無數人奔赴其中,。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召開了新書《晚熟的人》發(fā)布會,直播吸引了150萬人“圍觀”,,創(chuàng)下了3.5萬冊左右的圖書銷量,;在薇婭直播間里,,海燕出版社的《愛旅行的小兔菲利克斯系列繪本》2分鐘售出12萬冊,銷售額達500萬元,,創(chuàng)下了童書直播銷售的最高成績……
發(fā)展: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
毋庸置疑,,直播賣書的興起,有著無可替代的時代價值,。于社會發(fā)展而言,,其在疫情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對于滿足社會文化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于出版行業(yè)自身而言,直播間低價促銷的活動有效地解決了出版社的庫存積壓問題,,幫助部分滯銷書提高了銷量,。
但與此同時,流量紅利的背后,,隨即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也亟需我們警惕,。
質量有參差,品類受局限
近年來,,隨著直播潮的崛起,,從專業(yè)主播到作家、從出版社編輯到公司老板,、從主持人到專家,,紛紛都涌入了直播賣書的浪潮中。
就目前在直播賣書中較為流行的三種模式(專業(yè)主播直播,、作者直播,、出版社直播)來講,便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2020年4月19日,,暢銷書作家沈石溪開啟了一場直播,累計有超過14萬人觀看,,當天他的作品《狼王夢》賣出了1萬多冊,,超過30萬元。無獨有偶,。作家雪漠于4月23日開啟的直播,,也創(chuàng)下了新書《山神的箭堆》單日銷量過萬冊的好成績。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陳彥瑾感慨不已:“作家直播熱,,似乎已經開始了,。”
不過,,在“直播帶貨”數量方面,,作家與專業(yè)主播相比,,尚存在明顯差距。在薇婭直播間中,,2020年3月21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中國經典動畫珍藏版》短短幾分鐘內銷售3萬余套,銷售碼洋超過500萬元,;4月12日,,3萬冊麥家的《人生海海》更是在短短5秒內便售罄,。“這樣的帶貨能力簡直‘可怕’,?!庇凶x者感嘆道。
相較于作家與專業(yè)主播,,對于大部分普通的出版社來說,,直播則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除少數諸如中信出版社,、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等經過摸索形成了固定的直播時間,,收獲了一波忠實粉絲外,大多數出版社的直播仍處于失序狀態(tài),,開播日期安排混亂,、統(tǒng)籌安排不合理等問題時有發(fā)生,專業(yè)人才的缺失也是其一大痛點,。S出版社編輯小李對此深有感觸,,“疫情期間,直播帶貨十分火爆,,社里也曾嘗試孵化自己的主播,,甚至讓平時悶頭改稿的圖書編輯‘被迫營業(yè)’,但結果并不理想:直播現(xiàn)場互動尷尬,、銷售技巧生澀,,帶貨效果并不好。但這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做書和直播賣書是兩種不同技能,。”
另外,,直播賣書的效果如何,,除受主播的影響外,與圖書自身的品類也有很大的關系,。其中,,教材教輔,、少兒圖書、大眾圖書是直播帶貨的主力軍,,學術類書籍則備受冷遇,。在專業(yè)主播的直播間中,對于圖書品類的把控也十分嚴格,,往往只有頭部產品才能進入,,大多數則被隔絕在外。這種沖銷量的方式雖然可以獲得一時間的巨大流量,,但就出版社自身的流量增益而言,,效果卻不甚明顯,往往也達不到預期的推廣效果,。直播賣書在圖書的品類營銷方面有著極大的局限性,。
惡性競爭,定價失序
2010年,,京東與當當兩大電商平臺為搶奪圖書市場,,進行了激烈的價格戰(zhàn),低折扣,、湊滿減等促銷手段層出不窮,。盡管惡戰(zhàn)后當當偃旗息鼓,但在之后的十余年中,,隨著各電商平臺的崛起,,價格戰(zhàn)并未停歇,針對圖書的促銷手段更加多樣,,折扣力度也不斷加大,。如今,直播賣書的加入,,可以說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局面,。
低價折扣的模式推動下,圖書整體價格“虛高”的亂象更為加劇,。直播逼迫出版社給出更大的折扣,,而出版社為了繼續(xù)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獲得一定收益,,就不得不提高圖書的定價,。在圖書供應鏈從業(yè)多年的老王表示,“最開始,,圖書交易一般都是按定價,,有合理的價格區(qū)間。自從實體,、電商到直播的渠道競爭逐漸激烈,,圖書定價越來越虛高,,比如,79元的書定價499元,,然后119元賣給讀者,。”
對此,,接力出版社的總編白冰也曾直言,,“讀者看似在直播間得到了實惠,其實不然,?!睂τ诋斚轮辈ラg喧鬧的“低價哄搶圖書”行為,他深表擔憂,,如果把低價作為唯一的促銷手段,,會給讀者的消費習慣帶來不良引導,讓讀者變得越來越“只認價錢不認書”,,“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讀者只用折扣或者價錢來衡量一本書的價值,,我想可能不光是對閱讀產生影響,,對我們讀者的素質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span>
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打擊下,,部分出版社在受挫后開始冷靜下來,紛紛放緩了直播賣書的力度,,也逐漸意識到,,所謂輝煌的“戰(zhàn)績”、這種低折扣運行,,其實是破壞了自身和整個業(yè)內的出版生態(tài),,攤薄了行業(yè)利潤,不是長久發(fā)展之計,。
面對洶涌而來的直播浪潮,,或許,我們仍需保持多一分的冷靜與思考,。
未來:出版行業(yè)何去何從
未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持續(xù)深入發(fā)展,圖書的發(fā)行渠道將更加多樣,。面對日趨復雜化的市場環(huán)境,,如何不被時代裹挾,找到適宜的發(fā)展路徑,,于出版行業(yè)而言,,至關重要,。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快速更迭變化,,不少出版社在探尋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成功的經驗,或可提供些許借鑒,。
首先,,明確定位,精準營銷,。如先知書店通過對讀者與用戶群體的精準定位與描畫,,新媒體轉化率已近50%。不同于一般線上圖書銷售平臺,,先知書店以“讀書人的精神家園”為經營理念,,僅在自己的微信小程序上售書,但旗下運營多個公眾號,,形成矩陣,,優(yōu)質的內容定制與互聯(lián)網運營邏輯的應用,讓先知書店的讀者和用戶人群更精準,、更垂直,,黏性更大。2020年5月起,,先知書店推出的重點圖書在自有渠道年銷量穩(wěn)定在1萬冊以上,。
其次,打造IP,,多渠道營銷,。宮西達也恐龍系列繪本在國內暢銷多年,陸續(xù)被改編為童話劇,、動畫,、電影,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這背后離不開北京蒲蒲蘭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簡稱“蒲蒲蘭”)將宮西達也恐龍從一套書運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引人注目的形象。在互聯(lián)網浪潮下,,蒲蒲蘭與時俱進地進行了一些新嘗試:通過大數據和用戶分析梳理出了一個IP形象和方向,。從2018年開始,蒲蒲蘭開始有意識地運營宮西達也IP,,并通過多模塊IP運營的思路和角度去打造流量,,包括巡回地推、授權第三方公司運營展覽等多角度、多模塊,,整體,、立體化進行IP運營。
最后,,杜絕內卷與惡性競爭,,穩(wěn)定圖書價格。直播賣書本身沒有問題,,但圖書作為一種內容產品,,將其他快消、美妝等產品的帶貨邏輯機制套用到圖書的銷售上,,顯然是不合理的,。圖書價格的一再被壓縮,一定程度而言,,也是部分出版社對于自身底線的一再突破所導致的,。“你7折,我5折”的價格戰(zhàn),,看似取得短暫的勝利,,但就長期來看,是對出版行業(yè)自身的消耗,。因此,,在出版好書的基礎上,出版商應當團結起來,,自覺抵制惡性競爭,為產業(yè)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和讀者的文化福利考慮,。
此外,,相關政府部門及行業(yè)協(xié)會也應當加強圖書行業(yè)監(jiān)管。如針對目前存在的圖書低價傾銷等問題,,國外的圖書定價制度或可提供些許借鑒,。比如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圖書定價制度,,明確規(guī)定了新書上市一段時間內的折扣限度(5%至20%),,對于新書的價值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另外,,對于盜版書猖獗的現(xiàn)象,,也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大對盜版書的監(jiān)管與懲處力度,,為良好圖書零售市場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近年來,從線下的實體書店,到當當,、京東等傳統(tǒng)電商,,再到短視頻直播,圖書的銷售格局正逐漸變得多元化,,且新的銷售渠道仍在持續(xù)發(fā)掘中,。但未來,不論格局如何變遷,,出版社都應始終堅守自己的行業(yè)底線,,明確自身的定位與職責,唯有如此,,才可實現(xiàn)破局,,獲得健康穩(wěn)定而長遠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