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奧登說,,這是一個焦慮的年代,,一切都令人困惑。他在詩歌《焦慮的年代》中寫道:“我們喋喋不休,,說東道西,,卻依舊孤獨,活著卻孤獨,,歸宿——在哪里,?”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事實上,不只是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感觸,,面對吵鬧喧囂的世界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某一瞬間依然會覺得孤獨,,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在情緒極度低落中無所適從,深感焦慮,,為了避免焦慮,,又開始胡思亂想,,殊不知,這樣的思考是十分草率的,,甚至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因為這時候的自己往往是極端的。這也就是為什么說不管是個人的心理疾病,,還是根深蒂固的社會弊病,,絕大多數(shù)都是草率思考帶來的問題。
曾有過這樣一段時間,,我突然會在晚上睡不著又一大早地醒過來,;會有時話到嘴邊卻突然說不出來;會把重要的東西放在重要的地方卻又把這個重要的地方徹底忘記,;會覺得自己被一堆密碼淹沒,。慢慢地,我開始頭疼,,注意力也變得不集中,,有時莫名其妙地想流淚,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炭值奈疫B忙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我得了焦慮癥,。在聽到診斷結(jié)果的那一刻,,恐懼讓我更加焦慮。雖然醫(yī)生告訴我,,這不是什么大病,,尤其是在當下這個年代,幾乎人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傾向,。但醫(yī)生的話并沒有安慰到我,,反而讓我思考得更多,我會不會發(fā)展成抑郁癥呢,,我是不是心理不健康了呢……這些問題讓我寢食難安,。我每天都困在一個名為“焦慮癥”的枷鎖里,直到后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忙碌中慢慢忘了自己得了焦慮癥,,于是焦慮癥便真的不復存在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焦慮不會從生活中消失,,只會消失在生活里,。
我的這段經(jīng)歷恰恰印證了斯科特在書中寫的 那句話:“生活是一個熔爐,我們在其中歷經(jīng)磨礪,,接受改變,,鍛造靈魂,,如果我們固執(zhí)己見,盲目維護個人的自尊和虛假的正義感,,精神成長的步伐便會停滯,。”通俗點來說,,就是我們都要接納自己相互矛盾的觀念,,接受焦慮的自己,然后在焦慮中改變和成長,,最后超越自我,。
在斯科特看來,超越自我的第一步就是反抗草率的思考,。因為草率的思考導致的偏見讓人們各自為營,,各執(zhí)一詞,自以為手中掌握著真理,,為了捍衛(wèi)所謂的真理,,他們互相對立、彼此攻擊,,造成的焦慮越來越多,。對此,斯科特發(fā)出了吶喊:“不容置疑的堅信比偽裝的謊言更可怕,,讓社會潛伏了巨大的危險,。”確實,,時至今日,,不論個人還是社會,都面臨許許多多難題,,而最大的難題在于草率的思考——有時甚至是完全不會思考,,或者懶得思考。羅素說:“許多人寧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過?!边@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唯一的問題,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擁有獨立思考的勇氣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也許很多人要花一輩子時間,,才能相信自己擁有獨立思考的自由,。因為在這條自由之路上有許多迷信和阻礙,,其中之一就是,一旦成年了,,我們就再也無法改變,。事實上,我們一輩子都能夠改變與成長,,即使很小的改變,,也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比過去更加明亮。那么該如何獨立思考呢,?斯科特認為完善思考的核心就是努力接近事實,,接近真相。即使真相充滿矛盾,,令人焦慮,、恐懼和痛苦,我們也要有勇氣去接納和承受,,而不能把自己囚禁起來,,用一層一層的想象包裹自己,作繭自縛,,與現(xiàn)實完全脫節(jié),。只要深刻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自愈的開始,。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從山腳下一步一步向上爬的攀登者,。如果能攀上高處被人仰視,當然無比暢快,,如果不能,,一路的鳥鳴花曳,已深深地飽足過饑渴的心靈,。付出的同時也是收獲,,又有什么可抱撼的呢?
作為一名心理醫(yī)生,,斯科特也在書中這樣描寫他和患者之間的關(guān)系:“心理治療不是關(guān)于快樂,,而是關(guān)于力量。就算你走完治療的全程,,我也無法保證你會更快樂一點點,;我能保證的是,你會感覺更有能力,。世界上正缺乏有能力的人,,所以當你更有能力時,生命就會給予你更大的責任,。你離開診所之后,,也許會為更大的問題擔心和焦慮,,但是知道自己是在擔心更大的問題,而不是斤斤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這就能帶來一些快樂與平靜,。”是的,,面對生命中那些或恐懼,、或焦慮或煩躁的時刻,最適當?shù)淖龇ň褪沁x擇放下,。我們無法解決一切問題,,所以必須選擇自己的方向。
然而選擇是復雜的,。生命的復雜在于我們同時是個人,、家庭、單位,、團體和社會的成員,,我們做出任何一個抉擇,都意味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所以,,在做抉擇時,我們必須明白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哪些可以舍棄,哪些必須保留,。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不同的成長和選擇,,這個選擇無關(guān)好與壞,關(guān)乎的不過是內(nèi)心的自由意志,。很多時候,,我們越是糾結(jié),結(jié)果越是可悲,。在我看來,,在焦慮的時候,真正的選擇便是忘記,。忘記成功或是失敗,,忘記生存或是死亡,自然地存在,,自由地選擇,,自在地成長,享受這一切的痛苦與美好才是人生的意義。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好像面對一個心理醫(yī)生的開解,, 它把我心里的矛盾、困惑一一挖出來,,分析,開解,,最終令我釋然,。斯科特說:“前半生追尋自我,后半生超越自我,?!比缃竦奈也贿^25歲,在我的認知中,,后半生離我太過遙遠,,我能做的就只有追尋自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并努力維持這個自我的穩(wěn)定和尊嚴,。但顯然我們的內(nèi)在還有某種更神秘的力量在引領(lǐng)著我們。這就是靈魂,。自我需要尊嚴,,有尊嚴才能維持自己的邊界不受侵犯。但是靈魂卻不需要尊嚴,,因為靈魂是不死的,,自由的,沒有邊界,。榮格說:我一直認為,,生命就像一種植物,依賴地下的根系供給養(yǎng)分,。真正的生命隱藏在根系里,。我們看到的地面以上的部分只能存活一個夏季,然后會歸于枯萎——它的生命何其短暫,!生命和文明永遠更迭交替,,這使我們感到一切都是一場虛空。但是,,我也始終有這樣的感覺:在永不停歇的變化中,,總有一種東西存活在我們腳下,我們只看到花開花落,,而生命的樹根卻巍然不動,,萬古長青。我突然想起尼采說過的一句話:生命的開始便是邁向死亡的一連串苦難的過程,然后,,我們克服一切,,重新再來一次,這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