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平在巡查村里的文物古跡,。
孫谷峰攝
人物小傳
汪家平:1954年出生于安徽黃山市黃山區(qū)永豐鄉(xiāng)永豐村,,1977年退伍回鄉(xiāng),分配至永豐鄉(xiāng)文化站從事文化遺產和文物古跡保護工作,,2014年退休,。在他的努力下,永豐鄉(xiāng)一大批文物得以留存,。2012年,,永豐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目前,汪家平被返聘為黃山區(qū)文物事業(yè)管理中心文物管理員,。
夏日炎炎,,蟬鳴聲聲。作為典型的皖南村落,,永豐村美景如畫,。
永豐鄉(xiāng)位于安徽黃山市黃山區(qū)西北部,三面環(huán)山,,南面臨水,,下轄4個行政村,其中永豐村的人文歷史資源最為豐富,。
永豐村的歷史,,可追溯至東晉太和年間。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不少歷史人物,。元代廣東肅政廉訪司副使杜國賢、近代鎮(zhèn)海戰(zhàn)役中功勛卓著的民族英雄杜冠英,、徽商蘇成美,、學者蘇繼庼等人物,都來自永豐,。
“不能直接刷油漆,,要先用水把木板之間的灰塵清洗干凈才行?!背跻姳环灯笧辄S山區(qū)文物事業(yè)管理中心文物管理員的汪家平,,只覺得他是一位和藹的老人,,頭發(fā)花白,,卻精神矍鑠,臉上始終掛著微笑,。身材并不高大,,但腰桿筆直。此時,,他正在村里一座清代古宅的修復現場監(jiān)工,。
古宅里,竹子搭起的框架密密麻麻,,不時有工人穿梭其間,。汪家平也不閑著,屋檐上的雕刻,,窗戶上的雕花,,他都細細檢查,。
“這是一幢清朝咸豐年間的古宅,不算太久遠,,但它的特別之處在于后院,,你看……”說著,汪家平拉著記者,,緊走幾步來到后院,,指著二樓屋檐上的雕花說:“這種兩層的花樓可不常見……”聊起這些,汪家平頗為興奮,。
“一輩子看守文物,,閑不住了?!蓖艏移秸f,。
想方設法,幾百次勸阻文物損毀和倒賣
汪家平1972年應征入伍,。5年后,,23歲的他退伍,來到永豐鄉(xiāng)文化站工作,。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個好工作,,但汪家平卻愁得直撓頭。
“我沒讀過什么書,,也沒有多少文化,,怎么能做文化工作呢?”回憶起這些,,年過花甲的汪家平臉上露出一絲靦腆,。
怎么辦?邊學邊干吧,。汪家平一邊學習,,一邊找人請教。鄉(xiāng)里教書的先生,、上了年紀的老人,、各處管事的前輩,汪家平一有空就登門請教,??恐@股學習勁頭,汪家平的工作逐步進入正軌,,也漸漸對永豐的歷史文化,、文物古跡產生了興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里經常出現一些陌生人,?!蓖艏移交貞洠髞聿虐l(fā)現,,那些人很可能是盜墓的或者是古董販子,。
在那個還不算富裕的年代,很多村民聽說家里的“破爛”能賣錢,,高興得不得了,。于是,不少村民打起了自家各種老物件的主意,。
汪家平坦言,,那個時候大家的文物保護意識還不強。“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無論如何得留下來,,我覺得,不能讓歷史只能出現在書本上,?!本褪沁@個理,支撐著汪家平做起了文物保護工作,?!按謇锬男┤思依镉欣衔锛喽嗌偕俣悸犝f過,,誰家經常有陌生人去,,我就會留意?!蓖艏移秸f,。
“不行!不能賣,!”這句話成了汪家平的口頭禪,。為了那些“破爛”,汪家平跟很多村民都吵過架,。
“東西是我的,,你憑啥不讓賣,?”每當遇到這樣的反問,,汪家平總是滿臉笑容,熱情地跟村民攀交情,、拉家常,,勸說對方改變主意。
實在不行,,他就自己掏錢先買下來,,再把文物交給相關部門,。“只能苦口婆心地勸、費盡心思地攔,?!蓖艏移交貞洠?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40多年來,,被他發(fā)現并成功勸阻的文物損毀,、倒賣事件有幾百次。
走訪村里老人,,為古牌坊群修復竭盡全力
在永豐村村口,,坐落著永豐古牌坊群。
牌坊群共有5座牌坊,,均為清朝當地蘇氏門人所建,,因此也被稱為嶺下蘇村牌坊群。從牌坊的建制和規(guī)模來看,,嶺下蘇村牌坊群僅次于棠樾牌坊群,,是皖南地區(qū)屈指可數的牌坊建筑藝術代表作。
永豐古牌坊群主要構件采用當地的白麻石制作,,其中龍門枋,、題字牌、花板采用青石制作,。粗大的立柱上平琢渾磨,,不加雕飾,全部刻有對稱的陽文楹聯(lián),。額枋和月梁上勾勒了云紋圖案,,雀替、匾額和檐角均飾有花紋圖案,。
“你看那一座,,叫做四柱三門沖天式……”介紹起村里的文物,汪家平滔滔不絕,。
永豐古牌坊群曾因多種原因被損毀,,汪家平一直想重修。“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村民的愿望,?!蓖艏移叫χf,“現在,,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越來越完善,,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應該加大修復的力度,,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span>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村里很多了解文物歷史的老人都上了年紀,,有些已經不在了。如果沒有他們對文物損毀前的描述和回憶,,以后就真的修不起來了,。”汪家平擔憂地說,。
于是,,從2009年開始汪家平就逐一走訪村里的老人,詳細了解牌坊群的歷史,?!爱敃r我還特意找了一個小伙子,他會用電腦,,我們從網上查找牌坊圖片,,供村里老人對照回憶?!蓖艏移秸f,。
上世紀60年代,永豐鄉(xiāng)為了修建水庫,,將牌坊群的石材拆掉用于修建灌溉溝渠,。好在水庫現在還在,汪家平又找到了當年在工地上干過活的老人,,詢問灌溉溝渠的具體位置,。同時,他還找到了水利部門的專家,,咨詢打撈石材需要挖掘的土方數量和資金預算,。“后來,,從溝渠里撈出來牌坊群部件375件,,差不多是那段溝渠石材的2/3?!蓖艏移秸f,。
此外,汪家平還在村里找到了不少廢棄石材,。“其中有一座牌坊的月梁,,一直丟棄在路邊。幾十年過去了,,已經成了村民洗衣服的石板,。”汪家平說,,“幸虧找到了,,否則牌坊群里就沒有一塊完整的月梁了。目前,,其他的月梁都是根據這塊復建的,。”
就這樣,,汪家平前前后后忙活了5年多,,直到2015年,永豐古牌坊群終于復建完成,。
不僅是永豐古牌坊群,,在育才小學舊址、蘇氏宗祠等重要文物的修復過程中,,汪家平都承擔了大量工作,。“我趕上了好時候?!蓖艏移秸f,,“現在,全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和文物古跡都非常重視,,我的工作很有價值,。”
精通當地歷史文化,,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永豐人說永豐事兒,今天呢,,汪老師說要帶我們去他讀過的小學看看。汪老師,,學校叫什么名字,?”
“育才小學,?!?/span>
衣著得體,、干凈整潔,站在攝像機前,,面對前來采訪的記者,,汪家平侃侃而談。
永豐村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后,,抓住鄉(xiāng)村振興的機遇,,永豐鄉(xiāng)利用自身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搞起了鄉(xiāng)村旅游,。但凡跟歷史文化沾邊的事,,汪家平可謂無所不通,,儼然成為永豐鄉(xiāng)的“旅游形象大使”。
近年來,,黃山區(qū)政府加大投入,,投資5000余萬元,,完善了古村落基礎設施建設,,恢復古青石板道路,、半月塘、攔河壩,、宗祠廣場和原有的村莊排水系統(tǒng),,建設了洙溪河兩岸的田園風光帶,啟動綠化,、亮化,、硬化工程,,建設生態(tài)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維修蘇氏宗祠、希范堂,、五福廟以及瀕臨倒塌的蘇家私塾、海寧學舍,、希賢橋等重點文物,。
借此時機,永豐鄉(xiāng)大力發(fā)展徒步古道,、農事體驗,、攝影寫生、國學研習等鄉(xiāng)村體驗游,。近幾年,永豐鄉(xiāng)每年接待游客超過1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000萬元,。
這些變化,,汪家平看在眼里高興在心里,。“鄉(xiāng)里有清代古民居42幢,,3處省保單位,,5處市保單位,?!蓖艏移秸f,,“比如消防檢查,、安全檢查,定期上門走訪等,,都在我的工作范圍內?!?/span>
■記者手記
保護好身邊的每一件文物
汪家平學歷不高,,卻在文化崗位上工作了40多年。他踏實肯干,,不斷學習,,很早就認識到了歷史傳承和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而且身體力行。
更難能可貴的是,,汪家平在村民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始終堅持心中的理念。從守住身邊每一件文物開始,,到完成每一項文物修復工作,“不能讓歷史只能出現在書本上”的想法樸素,、真摯,,讓他始終在基層文保這條路上堅持堅守,。
如今的永豐鄉(xiāng),,很多留存的文物古跡都堪稱文物珍品。村民和游客的贊嘆,,都是對汪家平多年堅守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