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余姚人,,曾筑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被人稱為陽明先生,。他是陸王心學(xué)之集大成者,。徐渭曾經(jīng)說過“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王陽明的書法存世量非常少,。不過,從他所存的書法墨跡來看,,其水平之高,,完全可以躋身于有明一代一流書家之列。故朱彝尊稱其“詩筆清婉,,書法尤通神,,足為臨池之模范”。
王陽明《拒婚帖》手札卷由一札一跋組成,,現(xiàn)藏于榮寶齋,。《拒婚帖》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所與對象亦不詳,,這是兩大遺憾。從內(nèi)容上來看,,此作是一封寫給叔伯輩的家書,。其釋文為:
別后三接手誨,知賓主相得為慰,,可知孟吉既善友而未敬,,復(fù)勤修之,士從此蕩摩相觀,,學(xué)問之成也有日矣,,益用喜躍!所喻徐宅姻事,,足感壽卿先生之不鄙,。但姚江去越城不二百里耳,祖母之心猶以為遠(yuǎn),。況麻溪又在五六百里之外耶,,心非不愿,,勢不相能,,如何,如何,。見徐公,,幸以此言為復(fù),。吾兩家父祖相契且數(shù)十年,何假婚姻始為親厚,?因緣之不至固非人力所能為也,。涵養(yǎng)有暇,努力文學(xué),,久處暫別可勝企望,。侄守仁頓首。
從內(nèi)容來看,,此札或書寫于王守仁青年時期,。
此札中所提“壽卿先生”就是王守仁父親的故交徐壽卿。徐壽卿是桐鄉(xiāng)麻溪望族,,曾延請王守仁之父王華做家庭教師,。當(dāng)時,王華尚未中狀元,,王守仁也才5歲,,剛學(xué)會說話,因此,,王華就帶上王守仁北上麻溪,。直到王華高中狀元,父子二人在麻溪徐家待了將近5年,。札中“吾兩家父祖相契且數(shù)十年”正是他們兩家相交的真實(shí)寫照,。
在這封信中,王守仁擺出了兩條非常合理的拒婚理由,。其一,,兩地相距太遠(yuǎn),無法滿足祖母見孫子之需求,,是為不孝之表現(xiàn),。王華在王守仁較小的時候就帶著老婆孩子移居紹興。從余姚到紹興有近二百里,,王母思孫心切,常有埋怨之意,。而麻溪離余姚則有五六百里,,那就比紹興更遠(yuǎn)了,更增加了祖母見孫子的難度,。
其二,王守仁又從兩家交往方面來說明這樁婚事不是必需的,,沒有這樁婚事也不會有損兩家的友誼和交情,,因?yàn)?/span>“吾兩家父祖相契且數(shù)十年,,何假婚姻始為親厚”。言下之意還有,,此次拒絕也不會有損彼此之間的感情,。
此書札之書法,行草書相間,,用筆流暢,熔王羲之,、歐陽詢、米芾于一爐,,獨(dú)立于時風(fēng)之外,。通篇視之,,前松后緊,松則闊大,,緊則含蓄,從容自得,。以厚重的草書開篇,,確定了整篇基調(diào),。接下來用筆爽利,順勢而為,,動靜相諧,收放自如,,足見王守仁技法之熟練,功夫之扎實(shí),,可上接趙文敏,。
卷后另紙題跋一則,,出自清代張志緒之手。張志緒與王陽明同為余姚人,,只是時間上相差了二百余年,。兩璧合卷,,可謂前后呼應(yīng),,同里榮光,堪稱史上一段佳話,。跋文曰:
新建去今二百余年,所傳書法絕少,。余生平所見凡二:一長卷,藏山陰沈氏,;一藏同邑徐氏者,,僅尺幅耳,。丙子秋,余來甬江居停,,靜香先生嗜奇好古,出此冊見示,。首尾完善,共一百六十六字,。余嘗論古人之以文章功業(yè)著者,,無論書法工拙,其字里行間必有一種不可磨滅之處,。此冊神采奕奕,風(fēng)骨棱棱,,非學(xué)步者所能幾及。傳為墨寶,,亦藝林中之吉光片羽也,。余姚后學(xué)張志緒謹(jǐn)跋,。
張志緒,,字石蘭,,浙江余姚人,曾于清嘉慶年間擔(dān)任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此跋全文148字,一氣呵成,,書從“二王”“趙董”出,書卷之氣躍然紙上,。
王守仁曾因平叛有功被封為新建伯,故后人亦稱之為“新建”或“新建伯”,。此跋稱呼王守仁為“新建”,當(dāng)是對王守仁這位同鄉(xiāng)先賢的尊重,。此跋中也言及王守仁書法存世量之少的狀況,,用了“絕少”一詞,,在二百余年這么短的時間差距里,作為同鄉(xiāng)的張志緒在此之前所見到的王守仁書法只有兩件,,而且,其中一件還只是尺幅之作,。丙子秋,當(dāng)為嘉慶二十一年(1816),,此時張志緒正寄居寧波,從一個叫靜香的藏家處得見此冊,。
全卷由正文和跋兩部分組合而成,由安吳朱箝盦裝池成卷,,鈐有“云松館”(朱文),、“藝林至寶”(朱文),、“朱靖侯家珍藏”(朱文)、“朱榮爵氏審定真跡”(白文),、“安吳朱榮爵字靖侯所藏書畫”(朱文)、“朱靖侯家珍藏”(朱文),、“珍顛寶迂之齋”(朱文),、“朱箝盦甫秘笈之印”(朱文),、“云松館藏”(白文)等鑒藏印。
朱箝盦和朱榮爵為父子,,民國時期收藏家。朱榮爵,,字靖侯,齋號云松館,,收藏頗富。其鑒藏印大都出自陳巨來之手,,此作所鈐之諸印,,除最后一個白文“云松館藏”印之外,,幾乎都是陳巨來所制。
跋中所言此札“首尾完善,,共一百六十六字”,逐一數(shù)之,,確實(shí)共有166字,,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由此可見,,張志緒初次見到此作時,就是完整之作,此作沒有收信人之憾也就早已有之,。當(dāng)然,這也是一道謎題,,期待后來者探索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