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文武七弦琴,,是一種全身上下都充滿了文化內(nèi)涵的中國傳統(tǒng)樂器,,有3000多年的歷史。
小區(qū)門前新開了一家古琴店,,不時有清脆悅耳,、宛若天籟的古典名曲從店內(nèi)飄出。這琴聲,,時而寬闊蒼涼,,如臨深山;時而凄然悲切,,如感秋意,;時而深邃低沉,如觀江河,;時而清新流暢,,如處靜夜;時而余音裊裊,,如鳥鳴脆,,引人入勝。每天上下班時,,我都會不由得沉醉于古琴那獨有的含蓄深沉,、悠揚委婉、典雅舒緩的意境之中,,仿佛在這個喧囂的塵世找到了一處放置心靈的凈土,。
古人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所以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因此也有了神農(nóng)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chuàng)造最初古琴的傳說,。從外形上看,古琴獨特而神奇的造型,,本身就有頗為耐人尋味之處,。如琴面呈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面,,代表著地,,合乎傳統(tǒng)“天圓地方”之說,琴身整體長三尺六寸五分,,代表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它有十三個徽,,代表著一年12個月和1個閏月,。古琴最初為五根弦,象征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悼念亡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紂時為鼓舞士氣,,又添了一根弦。故古琴又被稱為“文武七弦琴”,。漢代桓譚在《新論》中記載:“神農(nóng)之琴,,以純絲做弦,刻桐木為琴……虞舜改為五弦,,文王武王改為七弦,。”
古人云:“琴者,,情也,;琴者,禁也,?!惫糯娜瞬徽撌强嘧x小憩、課余交際,,還是節(jié)慶宴飲,、投親訪友、拜謁覲見,,彈琴聽琴無數(shù),,琴聲或悠揚或激奮,引起人們諸多的遐想,。換句話說,,琴技琴聲最重要的不是用來對外炫耀的,而是一種內(nèi)斂的自我陶冶精神,。唐代以后,,文人雅士多以琴會友,,以詩紀事,留下了許多妙趣橫生的琴詩,。詩仙李白《聽蜀僧濬彈琴》,,寫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技藝之高妙:“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比喻琴聲之清越宏遠、鏗鏘有力,;“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則表達明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余音回味無窮;最后一句“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聚精會神聽琴聲悠悠,聽得讓人忘記了時辰,,反襯悅耳琴聲之高妙誘人,。
古琴音色淡雅,音域?qū)拸V,,醇和清亮,,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溫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被稱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古琴的三種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淡雅。散音松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泛音則如天籟,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可以對話,,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天地人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面出自唐代的銅鏡,,飾圖描繪一男子坐在竹林間,,膝上置一張古琴,,在他面前有張擺著香爐的矮桌。最上面,,可見太陽,,半掩在神奇吉祥的云霞之后。正中是鏡鈕,,呈烏龜狀,,在荷葉上探身水池中,前面起伏著幾座奇山異峰,。鏡的右邊,,在幾棵樹下,可見一只鳳凰伸爪展翅,,仿佛為古琴聲所動,,停駐在那怪巖上。這幅充滿了有關(guān)古琴理念的象征性圖畫,,使人聯(lián)想到一種和諧超脫的寧靜生活,。
“琴之為器也,德在其中,?!惫徘俨粏问且患菲鳎且幻嫘撵`的鏡子,。中國歷代文人皆講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每當抑郁不得志之時,,通常選擇將關(guān)注點從紛攘的外界拉回到豐富的內(nèi)心,,逍遙隱逸,寄情山水,,親近廣闊的大自然,,琴道便成了生活里保持平和心態(tài)的獨特手段和重要標尺,。著名的古琴曲《鷗鷺忘機》,講一個善良的漁夫每次出海,,海鳥總是圍著他盤旋,,它們很依順,漁夫可以撫摸它們,,而他從不濫用它們的信賴,。可當漁夫的妻子得知此事,,就讓他帶幾只回家玩,。漁夫下次再劃船出海時,海鳥都飛在高空,,不再像平日那樣降落下來了,。這個故事源自《列子》,說的是唯有無二心,、不功利的人,,才能與自然和睦相處。
古琴的音色,,不似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之婉轉(zhuǎn)纏綿;不如古箏響亮歡快,,卻見平和沉穩(wěn),;不像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的直接了然,更加細膩,、含蓄,、委婉。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時今日,,不妨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舒暢優(yōu)雅的小空間,,聽一曲恬淡、平和的古琴音樂,,既可靜心,,又可養(yǎng)生,人事間的一切煩憂,,或許瞬間就會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