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繼考研人數(shù)不斷突破新高后,,考博熱浪襲來,。同時,還有一部分人開始了重讀本科,。各類“考學熱”的背后,,是對學歷的執(zhí)著還是對知識的追求?“上岸”之后,,讀書的“涯”在哪里,?
從專科到博士,,“我”走了多少遠的路?
??拼笕@一年,,張澤決定參加專升本考試。
在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讀書時,,身邊的同學很少考慮升學,,張澤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也這樣下去,,以后也許只能去打工,,“那種生活一眼就看到頭了,我的未來真的要被這樣限制住嗎?”
那時他20歲不到,,想要繼續(xù)讀書,,想要有更多選擇,想要成為一名站在大學課堂上講課的老師,。
于是,,偌大的圖書館里,只有少數(shù)幾個的同學坐在一起,,教材嘩嘩翻著,,筆尖刷刷寫著。張澤偶爾抬起頭來,,和他們一起討論高數(shù)題目,。
現(xiàn)如今坐在浙江大學的博士生宿舍里,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張澤依然覺得開心:“那個時候是自己主動學習,,特別沉浸,吃飯都在背單詞,,”他說著笑起來,,“有天晚上夢見做高數(shù)題,第二天醒來趕緊記下來,,對答案一看居然是對的,。”
圖為2020年7月張澤收到浙江大學錄取通知書受訪者供圖
2015年,,順利升入河南理工大學后,,張澤開始備戰(zhàn)考研。2017年,,他成為河南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研究生,。
雖然學歷不斷提升,但張澤依然因為出身而自卑,。小組討論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為了一場交流會要在鏡子前反復練習……他覺得,主角逆襲的戲碼好像并沒有在自己身上上演,。
研究生期間,,張澤曾在遙感所實習,身邊都是名牌大學出身的學生,,他說:“可能大家敲代碼的能力都差不多,,但當面對不熟悉的領域,他們就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我反而總會擔心自己沒做過,,會不會完成不了,。”
遙感所的老師則對張澤的工作成果給予了肯定,,他還鼓勵張澤繼續(xù)深造,。同學也夸贊他代碼寫得好,“學歷和能力是兩碼事,?!彼麑垵烧f道。
張澤突然被點醒了,,“我原來一直追求更好的學歷,,卻忘記這只是鑰匙,進入門后的生活才是重點,?!?/span>
他很少再因為專科生的身份局限自己,,決定繼續(xù)在學術研究這條路走下去,。張澤嘗試申請了多個學校的博士,參加考試,,最終被浙江大學錄取,。
現(xiàn)在他27歲,想要繼續(xù)做研究,,想要深耕深度學習和時空預測領域,,想要博士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大學老師。
大齡再讀本科,,“我”為什么要“逆社會時鐘”,?
今年6月,28歲的湯莉坐在了高考考場上,,她要答一份遲到了10年的試卷,。
18歲那年,正在備戰(zhàn)高考的湯莉突然被學校告知,,因為戶籍問題她無法參加考試,。這對于當時成績還不錯的湯莉來說,無疑是個打擊——她已經(jīng)在規(guī)劃,,要考醫(yī)學專業(yè),。
因為不想復讀,湯莉和家人商議后決定從零開始學習日語,,去日本讀大學。最終,,她考上了日本一所大學的生物科技專業(yè)
然而,,湯莉卻在兩年后退學了,,“這個專業(yè)更偏向化工,我努力過,,但實在讀不下去了,。”
2016年,,湯莉回國,,工作、創(chuàng)業(yè),,獨立經(jīng)營一家留學機構,,但心里始終放不下學醫(yī)的想法。
她決定再次參加高考,。
買了一些教輔,,梳理好需要備考的科目,湯莉就這樣以社會考生的身份,,加入到浩浩蕩蕩的高考大軍中,。從2021年3月到今年6月,她一邊在機構給學生講課,,一邊私下給自己補課,。
重拾起來的教輔、枯燥難記的知識點,、再簡單也做不對的物理題,,千萬高考生面臨的焦慮同樣向她襲來。她開始質疑自己究竟是為了提升學歷,,還是為了讀喜歡的專業(yè),。
在題海中沉沉浮浮,重新理清自己目標和院校,,湯莉想明白了自己考試的本心,,“我重新考大學就是為了學自己一直想學的醫(yī)學知識,不是為了工作,,也不一定要上某所學校,,能去學就可以了?!?/span>
今年8月,,她收到了廣東醫(y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圖為湯莉今年8月收到錄取通知書 受訪者供圖
和湯莉不同,,黃朗朗在28歲時面臨的是父母的壓力,。當時她正在一所國際學校工作,生活穩(wěn)定而輕松,,身邊不少同事已經(jīng)結婚生子,,父母希望她也能安定下來,。
快要走到30歲的分岔路時,黃朗朗卻選擇遠赴愛爾蘭,,再讀一個教育學本科,。
本科畢業(yè)于四川外國語大學的英語專業(yè),卻因為教育工作接觸了不少孩子,,黃朗朗漸漸對兒童學前教育產(chǎn)生了興趣,。也是在這時,她發(fā)覺自己專業(yè)知識的匱乏,,“我想系統(tǒng)地學習教育學知識,。”
順利申請好學校,,告別家人和朋友,,坐在候機廳準備登機的黃朗朗卻哭了起來。
她坦言,,自己那時害怕過,,“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獨自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很迷茫未來會是什么樣子,,”但她還是想要挑戰(zhàn)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既然是自己做出的決定,,不管多難都要堅持下來?!?/span>
在開學第一天的自我介紹,,作為班上唯一一個中國學生,她說:“我今年30歲了,,來自中國,。”班里的同學開始鼓掌,,黃朗朗聽見,,有人大聲地說了句:
“你真是個勇敢的女孩!”
“上岸”之后,,“我”如何找到讀書的“涯邊”,?
升學考一直是常年霸占熱搜的話題,高考,、考研人數(shù)不斷增多的同時,,“考博熱”也漸漸興起。根據(jù)教育部官方公眾號“微言教育”在今年3月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21年我國有在學博士生50.95萬人,,在學碩士生282.29萬人,。
在考博輔導機構工作多年的李幾深發(fā)現(xiàn),近年來前來咨詢考博的人越來越多,,“有應屆的、有在職的,,我覺得人數(shù)增多一方面是研究生的數(shù)量在上升,,另一方面是疫情下就業(yè)形勢嚴峻,不少人會選擇繼續(xù)求學,?!?/span>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呂林海補充道:“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國家需要大量科研人員的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文化,、教育方面的提升?!?/span>
談及“考博熱”時,,呂林海建議考生要對自己進行全面評估?!安⒎撬腥硕歼m合科研工作,,學生應該評估一下自己的學識積累、學術興趣和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否則遇到高難度的學術挑戰(zhàn)時,,沒有很強的動力就會退縮?!?/span>
李幾深在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里提到,,隨著學習的深入,思維的提升很重要,,一般到了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學生都具備雙向思維,,他寫道:“對于考博來說,至少要達到立體思維的層次,,最好具備較強的四維思維能力,。”
而對于再讀本科的現(xiàn)象,,呂林海說,,這依然是一個較為小眾的群體,“這跟我們過去的理念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學生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而社會對于他們的自我選擇包容度也越來越高,”他認為,,選擇再去讀書無論年齡多大,,都不算晚,,“讀書應該是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而非外界的要求,?!?/span>
資料圖:今年7月上海一名考生在進入考場前向家長揮手致意 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攝
讀完本科,黃朗朗又申請了研究生,。如今她已完成學業(yè),,繼續(xù)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學前教育工作。
對大學滿懷期待的湯莉則一邊處理著工作,,一邊準備入學報到,。
升入博三的張澤正埋頭準備論文,并關注畢業(yè)后自己可以應聘哪些大學的講師,。再回想自己這幾年的考學經(jīng)歷,,他在朋友圈寫道:“過去的是夢,未來的是希望,?!?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