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祭拜瑪爾斯、維納斯和西爾瓦諾斯的圣壇》(局部) 資料圖片
《戰(zhàn)象獻納品盤》 資料圖片
“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三個月來,,吸引了大批中國觀眾,。這一展覽集中敘述了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1世紀近500年間古羅馬的歷史,通過意大利半島羅馬化的進程,,展現(xiàn)了這一歷史時期意大利半島多元文化融合發(fā)展的壯觀圖景,。
古羅馬文明是繼古希臘文明后歐洲古代文明的又一座高峰,與古希臘文明一起,,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的眾多珍貴文物讓我們看到了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融合發(fā)展時期的歷史印跡。
1.從特洛伊到臺伯河畔
與世界上大多數(shù)民族的早期口述歷史一樣,,古羅馬文明最初的歷史淵源出現(xiàn)于早期的傳說故事,。臺伯河畔“永恒之城”羅馬有著2700多年的歷史,傳說中羅馬的締造者是古希臘邁錫尼英雄的后代,由此可見古希臘與古羅馬從根基上就已經(jīng)難分你我,。
荷馬史詩講述了希臘美女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從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斯巴達誘拐到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后,,引來希臘聯(lián)軍對特洛伊十年征伐的故事。羅馬的傳說繼續(xù)講述了特洛伊被“木馬計”破城后,,守城英雄們出逃漂泊的后續(xù),。亡命天涯的英雄埃涅阿斯一路向西,最終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臺伯河畔的七座山丘之間駐足,,他就是公元前753年建立羅馬城的羅慕洛兄弟的祖先,。“母狼乳嬰”的故事使得羅馬城的誕生充滿了神話色彩,,雖然很多學者對這一則神話持懷疑態(tài)度,,但雕刻于公元前6世紀的母狼銅像與文藝復興時期增添的羅慕洛兄弟銅像一起向世世代代的人們講述著這座城市誕生的歷史?!耙獯罄础帕_馬文明展”上我們可以從公元124年的浮雕《祭拜瑪爾斯,、維納斯和西爾瓦諾斯的圣壇》上再次看到這個古老的故事。
無論這一傳說的真假如何,,希臘半島與意大利半島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是歷史的真實,。公元前8—6世紀希臘海外大規(guī)模殖民活動中,大批希臘人跨海來到意大利南部,,建立起多個希臘殖民城邦,,希臘文明的影響隨著希臘城邦的殖民活動傳播到意大利半島。
愛琴海周邊的希臘世界經(jīng)歷了克里特島米諾斯文明,、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文明的繁榮以及約400年的所謂“黑暗時代”后,,從公元前8世紀中葉起再次煥發(fā)青春。進入鐵器時代的希臘世界生產(chǎn)力提高,,氏族國家逐漸被城邦國家取代,,貴族集權統(tǒng)治逐漸向城邦民主政治過度。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希臘城邦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海外殖民活動,,有組織地向海外派遣移民,開拓新的疆土,。希臘人建立的新的城邦遍布地中海北岸,、小亞細亞沿岸和黑海地區(qū),形成了跨越大半個地中海和黑海的希臘文化圈,,促進了希臘古典文明的最終形成,。
移民船隊在母邦隆重的歡送儀式中揚帆起航,遠行的希臘移民帶著母邦的土壤,,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前往陌生的遠方去建立新的城邦。他們在新建立的子邦實行與母邦相同的政治制度,甚至使用與母邦相同的名稱,,參加母邦進行的競技會等大型活動,,在遇到危險時與母邦相互支援。但是,,即便這些海外新城邦與希臘母邦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們之間卻并不存在隸屬關系,子邦完全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城邦國家,,如同長大成人自立門戶的子女,。
這場殖民大潮中率先走出去建立新城邦的是希臘埃維亞地區(qū)一個名為庫邁的城邦。來自庫邁的移民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希臘首個海外殖民城邦,,并為其取了與母邦相同的名稱庫邁,。隨后一撥撥希臘移民不斷來到意大利南部,沿著那不勒斯灣和西西里島東部,,建立了一系列的定居點,,包括由希臘科林斯移民建立的那不勒斯和敘拉古。希臘殖民城邦幾乎遍布意大利南部海岸和西西里島,,人們由此將這里稱為“大希臘”,。
“大希臘”儼然成為愛琴海希臘世界的組成部分。希臘人在這里實行希臘城邦的政治制度,,建起希臘神廟和各種希臘式建筑,,崇拜希臘神祇,推行希臘文化,,使用希臘語言,。“大希臘”的希臘人每年都會前往精神中心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和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進行拜祭,,每一屆奧林匹克競技會都有“大希臘”的運動員參賽并多次奪冠,。“奧運停戰(zhàn)”的傳統(tǒng)也在“大希臘”地區(qū)的城邦間戰(zhàn)爭中得到尊重,。產(chǎn)自富饒的“大希臘”地區(qū)的糧食被源源不斷運送到希臘,成為希臘本土重要的糧食來源,?!按笙ED”也是哲學家、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芝諾,、阿基米德等人的主要活動地區(qū)。
“大希臘”將希臘文明之風吹進了蠻荒的意大利半島,,對羅馬文明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大希臘”帶來的希臘文明與崛起的羅馬文明不斷碰撞交融,直到公元前3世紀后羅馬人統(tǒng)一亞平寧半島的鐵蹄踏進“大希臘”地區(qū),,并最終于公元前1世紀將“大希臘”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雖然“大希臘”不復存在,但希臘文明與羅馬文明的交融卻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跡,。在“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上來自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兩件重要文物《赫拉克利亞銅板》印證了這種融合的發(fā)生,。兩塊銅板都發(fā)現(xiàn)于“大希臘”赫拉克利亞古城附近,時間相隔約兩個世紀的銅板上刻有不同文字的銘文,。公元前4—3世紀的銅板銘文用希臘語刻寫,,內容是征收酒神狄奧尼索斯和雅典娜女神的神廟土地用于生產(chǎn),從中可見希臘文明在當?shù)氐牧餍?。另一塊公元前1世紀的銅板銘文用拉丁語刻寫,,內容是羅馬的法律和法規(guī),可見此時羅馬文明已經(jīng)盛行于此,。
2.征服“大希臘”
羅馬人對“大希臘”的征服伴隨的是鐵與血,。“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上的一件展品《戰(zhàn)象獻納品盤》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75年間在意大利南部發(fā)生的希臘人與羅馬人之間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一方是“大希臘”城邦塔蘭托和來自希臘本土的援軍,,另一方是強大的羅馬大軍。這也是意大利歷史上發(fā)生的首次大象參加的戰(zhàn)爭,,后人將其稱為“大象戰(zhàn)爭”,。
此時的羅馬人已經(jīng)征服了中部意大利的伊特魯里亞,并在拉丁同盟戰(zhàn)爭中取得了勝利,。“大希臘”成為其建立統(tǒng)一國家的下一個目標,。此時,“大希臘”已經(jīng)不再有移民時期的團結,,城邦之間為爭奪勢力范圍不斷發(fā)生戰(zhàn)爭,。塔蘭托城是斯巴達移民建立的城邦,祖先尚武的基因使得塔蘭托人具有充當“大希臘”霸主的欲望,,他們不斷對其他小邦進行武力征服,,其中包括圖里。圖里人為求生存請求羅馬軍隊的支持,,而羅馬人得到了實現(xiàn)瓦解蠶食“大希臘”戰(zhàn)略意圖的良機,。公元前282年,羅馬出兵進攻塔蘭托,,為了抵御強大的羅馬軍隊,,塔蘭托向隔海相望的希臘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求援。
此時的希臘處于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已分崩離析,。他的部將通過“繼業(yè)者戰(zhàn)爭”將帝國瓜分,,形成了托勒密、塞琉古和安提柯三個較為穩(wěn)固的希臘化王國,。皮洛士出兵意大利的決定受到希臘各方支持,,塞琉古提供了資金,安提柯提供了戰(zhàn)艦,,托勒密提供了20頭戰(zhàn)象,。
皮洛士率軍跨海來到意大利后,一度暢通無阻,,幾乎打到羅馬城,。希臘軍隊雖然多次戰(zhàn)勝羅馬軍隊,但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最終被羅馬軍隊擠壓到赫拉克利亞平原,,在那里與羅馬軍隊進行了幾次重要的決戰(zhàn)。這種以己方巨大損失為代價取得的勝利被后人稱為“皮洛士式勝利”,。
在皮洛士與羅馬人的戰(zhàn)爭中,,大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戰(zhàn)斗的關鍵時刻,,皮洛士下令20頭大象攻擊敵人的兩翼,。羅馬軍隊第一次見到大象這種巨獸,軍中的戰(zhàn)馬嚴重受驚,,亂作一團,,幾乎潰不成軍。然而希臘人的一頭小象受到驚嚇,,引起了大象陣的混亂,,這才使得羅馬人在反擊中取得了勝利。后來羅馬人設計制造了專門對付戰(zhàn)象的反大象戰(zhàn)車,,車上裝有燒紅的炭火爐和長矛等物,。戰(zhàn)爭以皮洛士失敗告終,皮洛士逃回希臘,。此后,,“大希臘”的城邦一個接一個被羅馬征服。勝利的羅馬軍隊牽著繳獲的戰(zhàn)象凱旋,,在羅馬城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羅馬人為慶祝戰(zhàn)爭的勝利制作了一批神祇獻納品,展出的《戰(zhàn)象獻納品盤》當屬其中之一,。
裝飾精美的盤子中央有一頭正在出征的成年戰(zhàn)象,,背上的乘坐塔四周裝有厚重的青銅盾牌,,塔內有手持武器的士兵,。大象后面一只膽怯的小象緊緊貼著大象,,正是因為它的臨陣怯懦才使得羅馬軍隊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大象出現(xiàn)在意大利戰(zhàn)場之前,,早已在東方被使用,。戰(zhàn)象部隊是一支特殊的兵種,經(jīng)過馴化的大象有著強大的殺傷力,、防御力和機動性,。大象行動緩慢但并不笨拙,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厚實皮膚可以抵抗一般兵器的攻擊,,高大的身軀常使敵方騎兵的戰(zhàn)馬受驚亂竄,戰(zhàn)象攻入敵營后,,踩踏沖撞,,威力巨大,堪稱當時的戰(zhàn)爭“重器”,。希臘人向波斯人學會了使用戰(zhàn)象,,并將大象戰(zhàn)術帶到了小亞細亞和埃及。希臘化時期,,統(tǒng)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從埃塞俄比亞獲取并馴服大象后運回埃及,,建立了自己的大象部隊,托勒密送給皮洛士的大象就來自這支奇特的部隊,。
羅馬人看到了大象部隊的威力,,卻對此不屑一顧,他們更加重視的是羅馬軍團的整體作戰(zhàn)能力,。在羅馬,,繳獲的戰(zhàn)象從戰(zhàn)爭重器淪為娛樂工具,被投入儀仗隊和競技場中,。在公元前55年龐培將軍舉行的一場競技表演中,,20頭大象被安排與使用標槍的奴隸格斗,現(xiàn)場慘不忍睹,。
3.神祇的“拿來”與再造
隨著“大希臘”被征服,,意大利半島的希臘城邦逐漸消亡,但希臘文明在意大利的影響并沒有消失,,而是深刻地融進了羅馬文明之中,。希臘神話故事依然在羅馬大地上傳播,只是羅馬神話的元素不斷融入其中,。來自奧林匹斯山的希臘諸神最初只是穿上了羅馬的“馬甲”,,但在羅馬文明的發(fā)展進程中,他們逐漸轉變?yōu)榈氐赖牧_馬神祇,。
羅馬早期宗教中的神大多只是一些沒有人形的精靈,。人們對他們的崇拜是因為感謝神靈對個人和家庭的恩惠,。隨著希臘文明的傳入,羅馬的神靈逐漸與希臘神祇相結合,,出現(xiàn)了一批帶有希臘風格的羅馬神祇,。羅馬神祇體系中的十二主神幾乎都能從希臘奧林匹斯山眾神中找到對應。這種對應關系反映出了古羅馬宗教與古希臘宗教的關系,。盡管如此,,希臘神祇轉變?yōu)榱_馬神祇后,便具有了濃厚的羅馬風格,。從“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中的《十二神祇祭壇》和《卡皮托里尼山三主神》這兩件展品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轉變,。
《十二神祇祭壇》是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的文物,在距離羅馬約15公里的奧斯提亞古城出土,。奧斯提亞被認為是古羅馬的第一個殖民地,,由羅馬人在公元前7世紀建立,公元前4世紀得到快速發(fā)展,。在公元前278年羅馬人與皮洛士的戰(zhàn)爭中,,這里曾是支援羅馬人的迦太基艦隊基地。在這個羅馬人建立的古城中,,出土了用希臘大理石制作的祭壇,。圓形祭壇上,宙斯,、赫拉,、德墨忒爾、波塞冬,、阿佛洛狄忒,、阿瑞斯、赫菲斯托斯,、赫爾墨斯,、赫斯提亞、阿波羅,、阿爾忒彌斯和雅典娜這十二位希臘主神一個不少,,上方還有希臘文字銘刻的“十二神祇”銘文。祭壇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希臘文明在羅馬的影響力,。
公元2世紀的文物《卡皮托里尼山三主神》雕像比《十二神祇祭壇》晚了約200年,。雕刻表現(xiàn)了羅馬三位守護神朱庇特、密涅瓦和朱諾的形象,。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與希臘神話中的宙斯身份相當??ㄆね欣锬崾橇_馬城7座山丘之一,,也是朱庇特的居所,,居住在這里的神都有著最崇高的地位。最初陪同朱庇特居住在這里的另外兩位主神并不是密涅瓦和朱諾,,而是古意大利薩賓人信奉的戰(zhàn)爭之神奎里努斯和戰(zhàn)神瑪爾斯。隨著希臘神祇在古羅馬的流行,,與赫拉和雅典娜分別對應的朱諾和密涅瓦女神取代了奎里努斯和瑪爾斯,,與朱庇特一起成為卡皮托里尼山丘的主神。他們的職能和象征圣物與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赫拉和維納斯幾乎相同,,具有希臘古典時期神像的典型模式,但是此時的希臘神祇在羅馬已經(jīng)具有了本土風格,。
人們將古羅馬諸神與古希臘諸神進行對應比較時,,大多從其相似之處去發(fā)現(xiàn)古羅馬文明對古希臘文明的繼承關系。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對應比較中更加注意發(fā)現(xiàn)古羅馬諸神與古希臘諸神的不同之處,,從中去追尋古羅馬人如何將古希臘文明與本土文明結合發(fā)展的歷史蹤跡,,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4.藝術的仿制和創(chuàng)新
古希臘人的雕刻藝術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古羅馬人的歷史貢獻功不可沒,。
首先,古羅馬藝術深受古希臘藝術的影響,。在征服“大希臘”的過程中,,羅馬人對希臘藝術欣羨不已,在占領這些希臘城市后,,羅馬人將大量希臘藝術品掠走,。在以后征服希臘本土和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時,大批藝術品源源不斷被帶到羅馬,。一時間,,希臘藝術品充滿羅馬城,很多希臘的藝術家也來到羅馬發(fā)展,,這使得羅馬的藝術帶有濃重的希臘色彩,。
其次,除了掠奪外,,羅馬人對他們喜愛的希臘藝術品進行了大量復制,。復制的做法雖然在現(xiàn)代社會受到人們詬病,但如果沒有古羅馬人對希臘藝術品的仿制,,我們可能看不到《擲鐵餅者》等古希臘藝術的真容,。
希臘古典時代是古希臘文明的頂峰時期,來自希臘世界最杰出的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shù)精美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在后來的戰(zhàn)亂中不斷遭到毀壞,,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幸虧有古羅馬人對古希臘文明的熱愛,古羅馬時代的很多優(yōu)秀藝術家對古希臘的藝術品進行了大量學習模仿,,這些仿制品成為我們了解希臘古典藝術的教材,,其本身也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chǎn)。“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中很多珍品雖然出自對古希臘藝術的復制,,但同樣具有極為珍貴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十二神祇祭壇》上雕刻的希臘神祇形象與希臘本土上的雕刻風格幾乎完全相同,尤其是端坐在中央的宙斯形象,,具有雅典古典時代最偉大的雕刻家菲狄亞斯的藝術風格,。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3世紀的青銅雕像《赫拉克勒斯休憩像》被認為是百年前希臘偉大的雕刻家留西波斯創(chuàng)作的赫拉克勒斯銅像的高仿品,原件一直存在于世間,,直到1205年才被毀掉,。有資料介紹,除了這件青銅高仿品外,,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館還藏有一件羅馬帝國時期的大理石仿品,。
羅馬人之所以熱衷仿制希臘古典時期的藝術,除了對希臘藝術的喜愛外,,還與希臘化時代希臘文明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密切相關,。
希臘化時代的時間跨度約從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這一時期是希臘古代文明繁榮的最后高峰,,也是羅馬人接觸,、吸收、接受希臘文明影響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希臘藝術繼續(xù)得到發(fā)展,出現(xiàn)了《米洛的維納斯》《赫爾墨斯和小酒神》《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阿佛洛狄忒,、潘和厄洛斯》等大量希臘藝術珍品,。
同樣在這一時期,羅馬出現(xiàn)了復制希臘古典藝術的高潮,,很多復制品不止一件,。米隆的《擲鐵餅者》的羅馬復制品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三件,分別收藏于那不勒斯,、羅馬和倫敦,。古希臘藝術大師普拉克西特列斯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350年的《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現(xiàn)存兩件羅馬復制品,收藏于梵蒂岡博物館的一尊高230厘米,,收藏于德國慕尼黑雕刻陳列館的一尊高205厘米,。這些羅馬復制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一直流傳至今。
在模仿復制希臘藝術品的同時,,羅馬人也努力創(chuàng)造具有自己風格的藝術品,。例如,在《米洛的維納斯》和《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等表現(xiàn)愛神的希臘藝術品影響下,,公元2世紀,,一位羅馬的藝術家也創(chuàng)作了一座表現(xiàn)維納斯出浴的雕像,被稱為《貞潔的維納斯》,。這一類塑像是羅馬人在吸收希臘雕塑的風格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公共裝飾性塑像,,曾廣泛放置在花園、庭院,、溫泉等開放性空間,深受羅馬人喜愛,。古希臘用于供奉的神靈塑像走進了羅馬人的生活中,。
從古希臘到古羅馬,歐洲文明的鏈條就這樣連接了起來,。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交融發(fā)展的歷史軌跡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