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織錦《百鳥朝鳳圖卷》(局部),。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卷》(局部),。
北周鎏金人物故事紋銀壺。
遼三彩釉印花太極圖執(zhí)壺,。
(本文圖片均由遼寧省博物館提供)
中國“和合”文化源遠流長,,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和性格特征,,反映了獨特的中國智慧,。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維系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堅韌紐帶,。
10月8日,,遼寧省博物館建館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特展——“和合中國”展覽啟幕。400余件珍品文物齊聚一堂,,共同闡釋中國傳統(tǒng)“和合”文化中所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在“和合”文化傳承與涵養(yǎng)中增強文化自信。
規(guī)??涨?/span> 薈萃精品文物
“‘和合’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的《國語·鄭語》中,,‘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其中‘五教’是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將五種不同的人倫之教加以融合,,實施于社會,,使百姓安定和諧地生活?!边|寧省博物館副館長劉寧說,,“‘和合’思想追求人與天地合德,即天人合一,,具有深刻的哲學(xué)思辨,。”
“和合中國”展覽由國家文物局與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wù)中心、遼寧省博物館承辦,,山西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等22家單位協(xié)辦,。在為期3個月的展覽中,,共展出文物,、古籍402件/組(436單件),其中一級文物88件/組,。展品包括彩陶,、青銅器、瓷器,、絲繡,、書法、繪畫,、古籍,、碑刻拓片等多種類型,年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近現(xiàn)代,。
此次展覽中,,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卷》,、宋朱克柔緙絲牡丹圖,、遼三彩釉印花太極圖執(zhí)壺、元織錦《百鳥朝鳳圖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卷》,、明代傳教士利瑪竇繪世界地圖《兩儀玄覽圖》、清徐揚《姑蘇繁華圖卷》等遼博館藏珍品均有呈現(xiàn),。此外,,還匯聚了各地文博機構(gòu)收藏的國寶級文物,如湖南博物院藏《唐摹蘭亭序(黃絹本)》,、吉林省博物院藏《文姬歸漢圖卷》,、南京博物院藏《坤輿萬國全圖》、甘肅省博物館藏東羅馬鎏金銀盤等,。部分重點展品將分期展出,。
展覽中還能看到一些前所未見的文物。遼博館藏的東周嵌寶石金環(huán)飾,、唐-宋回鶻文殘片,、遼竹節(jié)形琥珀飾、清鍍金瑪瑙鑲嵌望遠鏡等均為首次展出,。山東省陽信縣出土的一套戰(zhàn)國石磬,,共計13面,被完整借展至遼博,,首次以成套方式與觀眾見面,。
精心布展 凸顯“和合”主題
劉寧告訴記者,此次特展策劃歷時5個多月,分為“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協(xié)和萬邦”4部分,,每部分包含2個單元,,力求全面呈現(xiàn)“和合”文化。每單元開頭均以經(jīng)典文獻中的名句作為提綱,。
“天人合一”部分的第一單元,,引用了《易經(jīng)》中的名句:“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劉寧介紹:“為了與這一提綱呼應(yīng),,我們選擇了一組展示自然之紋,、鳥獸之形的展品。比如山西博物院的‘網(wǎng)紅’文物青銅鸮卣,,來自河南省三門峽虢國墓地博物館的西周玉飾件,,有大象、老虎,、小鹿,、兔子、鸚鵡,、燕子等不同形象,,還有遼博館藏的從史前到商周的各種動物形玉器。這些惟妙惟肖的文物,,展示了古人的智慧與想象力,,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span>
山水畫表達了古代文人縱情山水,、親近自然的情懷。五代畫家董源擅畫山水,,開創(chuàng)了“平淡天真”的江南山水畫風(fēng)格,,是“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断木吧娇诖蓤D卷》是董源傳世繪畫中極為精妙的一幅作品,。江水蜿蜒于群山之間,草木豐茂,點染皴擦中盡顯江南山水秀潤之境,。畫卷引首還有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書題,。
太極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的一個重要概念,,反映太極思想的太極圖,,是中國文化中常見的圖案。遼代三彩釉印花太極圖執(zhí)壺造型巧妙,、制作精細(xì),、裝飾富麗,是遼代陶瓷中的佳作,。壺為扁圓形,,圓口,曲柄,,管狀短流,,圈足。胎質(zhì)灰白閃紅,,掛白粉,。通體施黃、綠,、白三色釉,,水波紋地,上浮有如意流云帶,。柄外施綬帶紋,,流基部作牛首張口狀。壺身兩面印相同的凸起花紋,,中心一朵蓮花內(nèi)飾有太極圖式花紋,,勾畫出“始于天然、載于天道”的審美意境,。
在元代織錦《百鳥朝鳳圖卷》前,,眾多參觀者流連忘返。這件織錦是用多色絲線,、金線和孔雀羽線織造而成,,配色華麗,織造技術(shù)高超,,是元代織錦的代表作,。圖像以鳳鳥為主體,其他鳥類,、花卉呈散點式分布,,花鳥造型生動美麗。百鳥朝鳳源于中國古代傳說故事,鳳鳥本是一只普通的鳥,,用自己采摘積攢的果實拯救了瀕臨餓死的其他鳥類,。這些鳥為報恩,各獻出一根最美的羽毛給鳳鳥,,于是鳳鳥成為最漂亮的鳥中之首,。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和諧共生、團結(jié)互助的理念,。
《文姬歸漢圖卷》為金代張瑀所作,,描繪了東漢末年蔡文姬從匈奴駐地返回中原途中的情景。畫卷前端一漢人騎老馬引路,,肩扛圓月旗,,躬背縮首,迎風(fēng)沙而行,,側(cè)后方有一馬駒緊緊相隨,。稍后數(shù)步便是畫卷中心人物蔡文姬,頭戴貂冠,,身著華麗胡裝,,腳蹬皮靴,騎在馬上,,手扶鞍橋,,雙目凝視前方。文姬身后有多名侍從和馬夫,,形態(tài),、動作各不相同。此圖表現(xiàn)了絲綢之路上發(fā)生的歷史故事,,反映了中原漢族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交流交往,。
在“協(xié)和萬邦”部分,東羅馬鎏金銀盤,、北周鎏金人物故事紋銀壺,、唐代長沙窯青釉貼花舞蹈人物瓷壺等精美文物,訴說著中華文明與域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東羅馬鎏金銀盤為甘肅省靖遠縣北灘出土,,銀盤表面曾有鎏金,現(xiàn)已大部分脫落,。盤內(nèi)滿飾浮雕花紋,。紋飾分為3個區(qū)域:外圈飾16組相互勾連的葡萄卷草紋,其間棲有小鳥等動物,;中間一圈浮雕呈環(huán)帶狀,,內(nèi)列12個人頭像,,每個頭像左側(cè)各有一只動物;盤中央為微微凸起的圓域,,圖案為一倚坐于猛獸背部的青年男性,,猛獸圓足內(nèi)底有點狀銘文一行。學(xué)者認(rèn)為,,盤心圖案中的男子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葡萄酒之神狄奧尼素斯,,盤上所刻文字為大夏文。此銀盤是中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重要羅馬文物,,其制作年代大約相當(dāng)于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東羅馬帝國前期與中國保持友好往來,,據(jù)《魏書》記載,,東羅馬帝國曾3次派使團訪問北魏。這只銀盤也許是東羅馬使者遺留在黃河古渡的貢品,,也可能是西方商人帶來貿(mào)易的物品,。
手段多樣 增強互動體驗
此次展覽運用多媒體和數(shù)字化技術(shù),生動展示文物的豐富內(nèi)涵,,帶給觀眾良好的互動體驗,。
一只駱駝昂首嘶鳴,雙峰間馱著沉重的皮囊,。騎駱駝的人深目高鼻,,頭戴圓氈帽,手中拿著餅,,一邊趕路一邊吃著,。在胡人吃餅騎駝俑展柜旁,有一臺電子觸屏設(shè)備,,可以查看這件文物的細(xì)節(jié),、出土過程以及歷史背景。“陶俑身上的這種餅,,原來叫‘馕’,,傳入中國后一度被稱為‘胡餅’,很受中原百姓的歡迎,?!币幻麉⒂^者看著互動屏上的信息,給身旁的孩子介紹,。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卷》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欣賞,。這幅11.7米的長卷全部展開,氣勢磅礴,。展柜上方的電子屏展示了這幅作品的放大圖像,,讓觀眾能夠看清每個字的創(chuàng)作細(xì)節(jié),。
與《千字文》一樣全部展開的還有長達12米的《姑蘇繁華圖卷》。這幅畫作為清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徐揚繪制,。圖卷上方也有一塊電子屏,,以動畫形式展示了圖中的重點場景。游船在河上來回穿梭,,街巷間人頭攢動,,生動再現(xiàn)了清代蘇州“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繁華,。
“元四家”之一王蒙的《太白山圖卷》描繪了浙江鄞縣太白山及周邊景致,。全卷用筆繁密,以朱砂,、花青點染,,技法高超,別具一格,。在一個AR體驗空間里,,觀眾可以體驗畫中太白山的四季輪回,變幻的美景配以悠揚的傳統(tǒng)樂曲,,讓人感悟“天人合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