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閉館,寧夏博物館門口的廣場上,,四個年輕女孩高舉“琉璃鴟吻”的文創(chuàng)雪糕拍起合照,。“我們早就在網上關注過這款雪糕,,現在終于品嘗到了?!眮碜詮V東的游客潘小青感受到,,文創(chuàng)產品讓一向神秘的博物館和游客更親近了。
今年以來,,寧夏博物館以館藏文物“琉璃鴟吻”為元素,,推出芒果、抹茶,、蜜桃3種口味的文創(chuàng)雪糕,,文物“跨界”成美食,契合了年輕消費群體需求,。
如何把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讓館藏文物“活起來”,?近年來,寧夏各博物館借鑒全國經驗,,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通過創(chuàng)新為館藏文物活化利用提供新思路,讓文物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博物館成了“大課堂”
“早期研究認為,,這種尖底瓶是半坡先民最常用的集水器,用來盛水和取水,,大家想知道這種尖底瓶是怎樣取水的嗎,?”寧夏固原博物館廣場上,一位身著漢服的小講解員聲情并茂地介紹,,舞臺屏幕上“陶尖底瓶”的取水視頻隨之播放,。這是該博物館“小小講解員”結業(yè)典禮上的一幕。
每年,,寧夏大部分博物館都會選拔一批青少年,,由館內專業(yè)老師對其開展文物知識、歷史文化,、語言表達,、形體禮儀與講解技巧等培訓。學生完成培訓并對館藏文物完全熟悉后,,將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時間上崗服務,、獨立講解,。
“孩子們不怯場、不怕生,,為了掌握講解內容,,總是跟在講解人員身后認真聽、隨手記,,到后來不僅講得頭頭是道,,還積極為游客答疑解惑,收獲了不少留言點贊,?!睂幭牟┪镳^社教部工作人員周文訸說。
寧夏博物館還開展了“史前文化歡樂營——寧夏巖畫初體驗”研學活動,,設計研學手冊,,組織學生利用研學工具制作巖畫拓片,根據任務清單完成研學作業(yè),。寧夏固原博物館通過文物考古修復主題研學活動,,帶領學生到姚河塬遺址,在專業(yè)老師指導下體驗實地考古挖掘,,系統(tǒng)學習文物修復與文物管理,。寧夏鹽池縣博物館則組織學生開展制陶研學活動,講解員手把手教授制陶技法,,學生經過摞泥,、拉坯、染色等步驟,,制作出各式各樣的碗,、杯、瓶,、罐等陶藝制品,。
這幾年,寧夏很多博物館都建立了中小學生定期參觀博物館與文物知識進校園的長效機制,。固原博物館開發(fā)的“絲路課堂”數字化社教課程還榮獲2021年度全國十佳文博社教案例,。這個課程專為五至八年級學生量身定制,以絲路固原為主題,。博物館講解員通過電子白板和平板電腦授課,,以動畫形式和互動性體驗加深學生對固原絲路歷史的了解,并通過互動提問,、畫冊貼圖及課程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認可,。
文創(chuàng)成了“潮產品”
近年來,,寧夏博物館立足自身館藏文物,,結合寧夏地域特色文化,成立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研發(fā)團隊,,將時尚潮流元素注入文創(chuàng)產品,。
文創(chuàng)產品兼具商品功能,注重文化屬性和文物特性,。以頭戴佛冠,、背長六翅的文物“迦陵頻伽”為原型,融合“妙音鳥”的形象與敦煌壁畫,,結合當地方言取名為“妙娃”的文創(chuàng)IP,,被打造成禮品包、系列口罩,、夜光書簽,、車載掛件、手鏈配飾等多款產品,,成為博物館的流量擔當,,深受游客喜愛。
截至目前,,寧夏博物館已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15個系列,,64個種類,近千款產品,?!拔膭?chuàng)并非簡單的藝術加工,我們要做大眾喜愛的產品,,必須深刻理解文物內涵,,注重實用性和功能性,精準把握細節(jié),,精心打磨工藝,。”寧夏博物館陳列技術部主任趙濤介紹說,,他們所呈現出的文創(chuàng)產品基本都經過了數十次打樣,、上百次修改。
從展臺里的文物,,到可以隨身攜帶的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館藏文物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公眾視野,拉近了大眾與博物館的距離,。
此前,,寧夏博物館舉辦紅色主題文創(chuàng)大賽,共收到全國30個?。▍^(qū),、市)310位作者報送的525件(套)參賽作品,,“玉螺香插”、“勝利號角”U盤,、“名人說”茶具套裝等25件作品獲獎,。“我們通過舉辦紅色主題文創(chuàng)大賽,,深入挖掘,、展示館藏紅色革命文物的時代價值和精神內涵,可以更好地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寧夏博物館館長王效軍說,。
據了解,,寧夏各博物館正在文旅部門支持下整合館藏資源,發(fā)揮各自特色優(yōu)勢,,籌備成立博物館(寧夏)文創(chuàng)聯(lián)盟,,借助“互聯(lián)網+”模式,用文創(chuàng)讓文物活起來,,用文物讓文創(chuàng)潮起來,。
展陳成了“種草機”
“這個新神器能夠實現參觀者與文物近距離‘互動’,通過大量文物照片在互動魔墻上形成照片墻,,每張照片代表一個交互按鈕,,參觀者點擊照片會彈出相應的交互窗口,可以進行搜索查詢,、圖文查看,、模型預覽和游戲互動等?!睂幭牟┪镳^文展部主任丁延輝介紹,。
數字信息技術發(fā)展豐富了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形式,讓文物不再受時空限制,,極大拓寬了文物的傳播范圍,,很多人就這樣不知不覺“種了草”。
近年來,,寧夏各博物館積極探索線上“云看展”模式,,推出“云游博物館”網上數字展廳,以360度全景式,、立體化再現博物館展廳實景,,通過單元化、模塊化自由切換場景,為觀眾提供智能導覽,、VR展示,、語音講解、屏幕互動等線上服務,,讓觀眾足不出戶逛展覽、賞文物,,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必須創(chuàng)新館內展覽形式,,寧夏博物館推出《紅旗漫卷——寧夏革命文物陳列》展,,全方位、多角度梳理寧夏革命發(fā)展史,,通過用細節(jié)講故事,、用故事講人物、用人物講黨史活化展覽形式,。這個展覽還入選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推介名單,。
寧夏各博物館堅持文物“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辦展理念,在挖掘館藏文物內涵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館際交流合作,,建立藏品共享長效機制,聯(lián)合舉辦各類展覽,。
今年年初,,寧夏固原博物館推出的《青銅之路——寧夏固原北方系青銅文化特展》在山西大同市博物館展出,涉及兵器,、裝飾品,、車馬具和生產生活用具四個方面的文物102件(組)?!巴ㄟ^特展‘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六盤山地區(qū)的青銅文化,同時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格局形成的歷史進程,,感受古代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交流,、融合的壯麗畫卷?!睂幭墓淘┪镳^保管部主任馬彩虹表示,。
目前,寧夏已建成各類博物館75家,,形成了以國有博物館為主導,、行業(yè)博物館為特色、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門類齊全,、風格多樣,、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館體系,。每年引進推出各類展覽100余場,,讓文化實現更廣泛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