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45起土地違法違規(guī)典型案例,。此次通報反映出我國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部分地方政府長期政績觀扭曲,對耕地保護極端重要性的認識不夠,、態(tài)度不堅決,,疲軟乏力。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規(guī)范占補平衡,、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的出臺,,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但是從此次通報情況來看,,部分地區(qū)仍然“頂風”違法違規(guī)侵占耕地挖湖造景,、綠化造林;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門主導推動違法占地,,補充耕地,、補劃永久基本農田責任不落實……規(guī)避問責、弄虛作假,,監(jiān)管不力,、執(zhí)法不嚴,這些行為嚴重危害國家糧食安全,,沖擊耕地保護紅線,,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帶來隱憂,,性質惡劣,。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根基。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ǎng)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想要端牢飯碗,,就得保護好耕地,。雖然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大國糧倉根基穩(wěn)固,但并非高枕無憂,。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糧食產業(yè)鏈供應鏈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增加,,我國糧食產需中長期仍將維持緊平衡態(tài)勢,。在這樣不確定的大環(huán)境下,耕地保護問題更加不能有任何閃失,。只有糧食供給方面保持自主性,,以國內穩(wěn)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才能保證中國經濟社會穩(wěn)步發(fā)展,。
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底線。我國14億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和192萬噸菜。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耕地必須保持在18億畝,,這是不能再低的底線。事實充分證明,,想要端牢飯碗,,必須保護好耕地。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耕地保護就絲毫放松不得。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是守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耕地保護,必須“嚴”字當頭,,一嚴到底,。對于被通報的地方而言,要加快整改查處,,既處理事,,又處理人,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強化典型案例震懾作用,。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采取約談、問責,、移送紀檢監(jiān)察機關等嚴肅追責問責,。對于其他地方而言,要引以為戒,、舉一反三,,查找自身不足,加以改進,。
耕地紅線不可逾越,,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做手腳。相信各地方能夠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守住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筑牢糧食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