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正常》是一部獲得普利策戲劇獎,、3項托尼獎大獎的百老匯音樂劇,。將其引進中國轉化為中文版上演,并不是一件易事,。因為它和大多數(shù)浪漫動人,、輕松歡樂的音樂劇不同,而是將視角關注到了“雙向情感障礙”患者及其家庭,,同時提出了對于大多數(shù)人和家庭都值得思考的問題,,那就是“正常是什么?”“一切正常就好嗎,?”
躁郁癥俗稱“雙向情感障礙”,,是一種以情感異常高漲或低落為特征的精神障礙性疾病,,兩種精神狀態(tài)會在同一患者身上間歇交替反復發(fā)作。劇中的女主人公戴安娜就是這樣一位患者,,她18年來一直活在兒子夭折的陰影中,,并時刻幻想出一個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兒子形象。這讓始終陪伴她的丈夫和女兒飽受困擾又無能為力,。但這個中產(chǎn)家庭又一直強裝快樂和堅強,,維持“和諧家庭”假象。直到戴安娜因為病情加重,,失去了部分記憶,,為了尋找失去的記憶,這個家庭中的每個人都重新開始面對真實的自我,,并試著做出接受或者改變,。最終,借女兒口中說出“我不需要一切正常,,那太不可思議,。只要近乎正常,我就可以”,,陷在困境與黑暗中的一家人,,也由此有了“長夜盡頭,總會有光”的救贖和希望,。
這樣一個有些壓抑的當代家庭故事,,卻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無論是自己曾身處暗夜飽受煎熬,,還是身邊的親人或朋友有過相近經(jīng)歷,,看這部戲時都會有一種既扎心又動容的感覺。不過并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會適應這部作品的題材和風格,?!督跽!返囊魳?,和大多數(shù)朗朗上口,、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劇旋律不同,常常會給人一些“不太正?!钡母杏X,。“一切安全穩(wěn)當,?!币恢被钤诓⊥春突糜X折磨中的戴安娜表面很堅定自信地這樣唱;“全都會變好,!”當戴安娜的丈夫丹看到妻子服藥治療后似乎很快樂,,得意地這樣唱,。但這些唱詞背后充滿或激烈或詭異的旋律,聽上去讓人一點也不覺得“安全穩(wěn)當”,。這樣的音樂,,不那么愉悅舒服,卻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力量,,讓觀眾感受人物情緒的起伏,,更深切理解劇中人的處境。演員們細膩生動的表演,,準確到位的唱功,不僅詮釋出了創(chuàng)作者精心編織出的音樂潛臺詞,,也給觀眾帶來震撼與共鳴,。
《近乎正常》的中文譯配程何本人就曾因為抑郁焦慮病情加重,,住過醫(yī)院,,后來被診斷出是躁郁癥患者。像她這樣因為誤診耽誤了治療的患者不在少數(shù),。這也讓她更覺得有一種責任,,一定要好好做這部戲,做得客觀而且有力,,因為中國的舞臺,,“的確需要這樣一個劇”。
《近乎正?!返奈杳涝O計,,既像一座中產(chǎn)家庭的房子,又像生活中的萬家燈火,;每個人在自己的格子里時,,是如此孤獨;但又有無數(shù)象征著“溝通”的階梯,,將蕓蕓眾生彼此相連,。該劇樂隊和其他音樂劇現(xiàn)場樂隊坐在樂池中演奏的形式也完全不同,而是坐在舞臺上的不同格子當中,。而音樂跨越空間的連接,,更讓觀眾深信,人類的悲歡雖然未必相通,,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愛和信念,是支撐每個人最重要的力量,,直面與溝通,,也是最有效的做法,。(記者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