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
2023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回望45年波瀾壯闊又驚心動魄的發(fā)展歷程,,有些年份令我們難以忘懷,有些重大事件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1978:裂隙進光
1978年,,中國走出動蕩年代已經兩年,然而“階級斗爭”“兩個凡是”等思潮依然大行其道,,此時的中國被束縛在歷史的枷鎖中,,前路迷茫。這年的5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隨即在全國上下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真理的大討論,改革蓄勢待發(fā),;11月24日,,18名小崗村村民秘密商議分田到戶,摁在那份“生死契約”上的10多個紅手印,,見證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誕生,;12月18日,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自此,春雷乍響,,裂隙進光,,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大幕正式拉開,。
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385元,。無數家庭最大的煩惱,,是能不能解決溫飽;整個國家最大的憂慮,,是會不會被“開除球籍”,。彼時的中國落后貧窮:我們的飛機沒有跑道,只能在草坪滑行,;我們的軋鋼廠還用著140多年前清朝的設備,;我們的造車技術連給桑塔納配備零件都達不到。但如今回頭看,,1978,,站在歷史的拐彎處,我們這個國家做出了正確且堅定的抉擇,,開始重新打量這個新的世界,,并且抱著深藏不露的雄心,帶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追趕,、奔跑,。
1978年,這是混沌初開又躍躍欲試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的國家、人民,、制度,、士氣都已經蓄勢待發(fā),前路坎坷,,但每一個中國人都做好了異常堅定的準備,,只等待一聲發(fā)令槍響,然后開始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歷史已經證明,1978,,這是一個偉大的開始,。
1992:東方風來
1992年,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的余震波及到社會主義中國,,此時的中國面臨著改革開放推進到更深層次后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上的挑戰(zhàn),姓“資”還是姓“社”的論戰(zhàn)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十字路口上的路線問題亟待擺正,。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這年的1月18日,已經88歲高齡的鄧小平坐上了南下的火車,,走訪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fā)表了重要講話。鄧小平說,,“中國只要不搞社會主義,不搞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不逐步地改善人們的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動搖不得,。”這就是振聾發(fā)聵的“南方談話”,。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的這些談話,厘清并終結了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tài)爭論,,在“中國往何處去”的重要關頭,,他為國人掃除迷茫,指明了方向——“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中國的人均GDP上升至2334元。這是在改革開放中意義非凡的一年,,在“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的一聲號令下,,每一個中國人氣勢之磅礴,斗志之昂揚,,猶如颶風掀狂浪,。“南方談話”讓無數國人思想的枷鎖被取下,,插上了夢的翅膀,;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的提出,讓企業(yè)家們盡情填補行業(yè)的空白,,激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池春水,;“九二共識”將海峽兩岸的鐵幕一舉撕下……經濟、政治,、思想,、民生,,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有著突破性的進展。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边@是歌曲《春天的故事》,,也是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驚濤駭浪中迎接春天的故事。
2008:大國崛起
2008年,,鐫刻在所有中國人心底的一年,。這年1月,一場遍及全國20個省的特大雪災驟然而至,。恰逢春運,,由于凍雨京廣鐵路南段停電,列車全部癱瘓,,航班停飛,,高速封路,40萬人被困在廣州火車站長達11天,,在擁擠和吶喊聲中,,中國接受了這一春運史上最慘痛的歷史教訓,宏觀經濟改革引領大基建的時代就此到來,。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鐵路、公路,、橋梁,、隧道、電網拔地而起,,在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一具龐大的軀體正在誕生——鋼鐵塑造其骨骼,水泥筑成其肌肉,,石油是它的黑色血液,,電力提供強勁能量……屬于重工業(yè)的血脈,重新僨張,。中國也從此裝上引擎,,一路狂飆十幾載。
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飛漲至2.41萬元,。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20年,,這一年,中國挺過了8級大地震,,13億中國人在血與淚中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凝聚力,,什么又是“多難興邦”;這一年,,中國點燃了奧林匹克的圣火,,也照亮了光榮與夢想,雄偉缶陣,、夢幻五環(huán),、活字印刷、獎牌榜首……世界記住了崛起的中國,,也記住了中國人的豪情萬丈,;這一年,中國在太空留下腳印,,在南海寸土不讓,在席卷世界的金融大危機中屹立不倒,,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和形象。
2008年,,它走了,,但它好像從未離開過。這一年,,“先抑后揚”的“抑”終于有了足夠積極的意義,,那些苦難在盛世面前也可以化作崛起的力量。
2018:四十不惑
201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40年,,這年的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考察,。他強調:“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關鍵在于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大道之行,,一以貫之,,一如26年前影響深遠的“南方談話”;11月1日,民營企業(yè)座談會上,,面對甚囂塵上的“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錯誤論調,,習近平總書記一錘定音:“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睂τ谡贾袊髽I(yè)總數超過90%的民營企業(yè)來說,,這成為了“載入史冊”的重要時刻;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主席邀請外國領導人登上復興號高鐵的模擬駕駛臺。當時速達到350公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不由得連聲贊嘆“太快了”,。“太快了”,,不只是高鐵,,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fā)展變化。
2018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6.55萬元,。這是建設“一帶一路”的第5年,國門打開,,活力迸發(fā),!超過11000列中歐班列開往歐洲15個國家44個城市,各式各樣的中國商品,,源源不斷“飛”入各國尋常百姓家,;這是脫貧攻堅的第6年,發(fā)起鄉(xiāng)村振興的第1年,,在最廣闊的鄉(xiāng)村,,無數人們開疆拓土,“擼起袖子加油干”,,他們相信勝利就在前方,;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40年,四十不惑,,從“富起來”的左右突圍到“強起來”的時代新篇,,征程壯闊,奇跡再現,。
2018年,,時光荏苒,,記錄著每一個人的變化,也記錄著時代的變遷,。改革開放后出生的“80后”,,逐漸成為各領域的骨干中堅;一批批“90后”陸續(xù)登上時代的舞臺……改革開放的事業(yè),,如此賡續(x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奮斗中開拓向前。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走進新時代,改革已突入“無人區(qū)”,,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鑒。但站在2023年的歲首回望45年的改革之路,,從深圳蛇口開山填海到雄安新區(qū)扎實落地,,從掙脫“兩個凡是”的束縛到撥開“姓資姓社”的迷霧,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歷史告訴我們,,只有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獲別樣的風景,。
發(fā)展永無止境,,改革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