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在這春雨貴如油的三月里,,山西出版集團旗下的北岳文藝出版社好事連連,尤其是出版了老報人董閻禮歷時四年辛苦寫作的人生感悟《人是靠思想思想站立的》,。其裝幀精美的封面,,通俗易懂的內容自不必說,僅只是此書的書名,,也著實令人眼前一亮,。
于是,記者便急不可耐專程赴京采訪了他,。董閻禮身材高大,,走路風風火火,說話快言快語,,直抒胸臆,,是典型的北方人性格,溝通起來很是爽快,。
記者:您為什么決定寫這本書呢,?
董閻禮不假思索說,其實,,四年前的2019年,,我并沒想寫書,只是偶爾在微信朋友圈發(fā)發(fā)一些感慨,,但大家比較喜歡,,有的互相轉發(fā),有的拿去做抖音了,,這就激勵著我,,有意識地寫一些隨筆了,。
記者:您覺得寫作與人品有哪些關系呢?
董閻禮:文學界流行一句話:“作品即人品?!钡腋X得,,從一個人的作品,也可以“窺測”到他 (或她)的性格,。由于我幼年喪母,,是個比較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脆弱,、敏感,有時甚至有些憂郁和悲觀,。雨天里沒有傘的人會更拼力奔跑,,用自強來掩飾自卑,風雨兼程,, 雖然沒取得較大的成績,,但從沒放棄。就像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言“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支配著自己不斷向前。
記者:您是我們新聞界的同行,,也是前輩,,記者一般都是寫一些新聞、通訊,、人物專訪之類的,,您寫這本書不是工作范圍,為什么也要“自討苦吃”的爬格子呢,?
董閻禮:我從事法治記者30余年,,跑遍了中國,接觸到人世間特別多的悲歡離合,,對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惡丑以及社會急劇變革中暴露出的問題,,都有著較深的認知。也不知不覺地就養(yǎng)成了愛思考的習慣,,常常將一些經歷和感悟點點滴滴地寫進日記,。如今已是天命之年,還有許多寫作計劃,。我覺得人活一輩子,,努力做點事情,就當給孩子做榜樣吧,。意大利詩人但丁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span>
近四年來,我的工作和生活發(fā)生了些變化,,使我更增加了一些“痛徹骨髓”的頓悟和體會,,有時在乘坐飛機、高鐵,,甚至步行途中來了靈感,,我就用手機及時記錄,用自嘲,、幽默,、調侃、通俗易懂的句子發(fā)給摯愛親朋,。有的點贊,,有的詢問,有的與我一起探討……人都喜歡被他人認可,、尊重,,我當然也不例外。
一位文友說,,作文,,有悲憫的情懷是好事,你看魯迅對“麻木的看客”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所以有了《吶喊》;再看詩圣杜甫,,看到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他的大臣們在華清池窮奢極欲,、聲色犬馬。于是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由于我受到了鼓勵,寫的就更來勁了,,有點靈感及時捕捉,、整理出來發(fā)給朋友。后來,,我就加個標題,,一般都是十條為一組,三百字左右,。有時每天發(fā)一次,,有時連續(xù)發(fā)一個月,,雖區(qū)區(qū)數(shù)百言,從寫到發(fā),,也得兩三個小時,。有時沒靈感,也不會“為賦新詩強說愁”,。
這些感悟,,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就像自己的日記,,甚至自己的累累創(chuàng)傷,。之所以發(fā)出來,就是想給人一種啟發(fā),、借鑒,、參考。自己德寡才疏,,沒有力量喚醒,、教育他人,但可以像杜甫說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用自己從靈魂深處提煉出的感悟,,點點滴滴滋潤人們的心田,,使其受到影響,哪怕有一點點觸動,。
人的共性是喜歡接受他人的禮物,,拒絕別人的思想。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人是靠思想站立的”,。人,,只有站立起來,才能行穩(wěn)致遠,。人能走多遠,,完全取決于思想;思想有多遠,,人就能走多遠,。而人的思想需要來自正確的觀念,這就需要有基于真知灼見的引導,,潛移默化的影響,。懷著這種心理,我越來越喜歡整理自己的感悟,、體會,,并且及時分享出來,。因為工作閱歷和教育背景的優(yōu)勢,我會盡量把話說得通俗且有文采,,讓別人喜歡看,;而且兼具理性,能給人啟發(fā),。
記者:我看您的這些感悟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是如何分類的呢,?
董閻禮:我寫這些感悟,,都是隨機的,比如,,文章中有的是誠信,、智慧,有的是意志,、道德,,有的是婚姻、家庭,,涉及面較廣,,所以在2022年2月,我就委托崔老師幫我按照十余個欄目劃分內容,,雖然還有交叉,,但大體上也算分門別類了。
四年來我共寫了30萬字,。自己邊整理邊回憶:任何一條,,哪怕寥寥數(shù)字,很平常的一句話,,自己都能憶起是什么背景下的有感而發(fā),,有時情不自禁流下回憶的淚水。其實,,作者,,對待自己的作品,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摯愛和情真意切,,甚至偏愛有加,。一位佛學朋友說“給人錢財不算大德,給人思想和智慧,,照亮人生之路,,才善莫大焉!”類似的鼓勵,,更是激勵我奮進,!
記者:您在北京新聞單位工作,,為何選擇山西的出版社呢?
董閻禮:我曾經在山西工作、生活四年,,與三晉人民結下深厚的感情,。黃土高原有多厚,三晉的歷史文化積淀就有多么厚重,,這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也是一個偶然的機緣,一個媒體的朋友幫我介紹了《北岳文藝出版社》,。該社領導對我的拙作很重視,,編輯與我商量章節(jié)的調整與修改,既真誠,、熱情,,又敬業(yè)、專業(yè),,其高效率,、高水準的編輯與出版水平令我特別感動,在出版前的封面設計,,數(shù)次修改,,真可謂精益求精、嘔心瀝血,。在此,,向北岳文藝出版社與吳國蓉編輯致以最誠摯的謝意,也向這四年來給我鼓勵,、支持的所有親朋鞠躬致謝,!余生,我將更加努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采眾家之長,,積累,、醞釀思想的火花,與社會各界朋友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匯集、提升自己的思想,,“語不驚人死不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立志做個“中國民間的蘇格拉底”,,因為他樸素而又睿智的話一直激勵著我——“我沒有智慧,,只是愛智慧!”
而且,,哲學的思考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他給人類提供的是一個規(guī)律,或者是拋磚引玉,、使人舉一反三,,往往比某個學科的標準答案更重要。比如數(shù)學,,1+1,,只能得于2,得于其他任何數(shù),,都是錯的,,但哲學最重要的是給人思考,打開智慧的大門……
我們握手惜別,,我衷心地祝愿已過天年之年的新聞同行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