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春節(jié)期間,隨著電影《滿江紅》的熱映,,“秦檜”“岳飛”“宋金戰(zhàn)爭”等歷史名詞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電影《滿江紅》中,一群繼承了岳飛遺志的小人物,,通過周密的設置,,成功挾持秦檜,逼使秦檜在全軍陣前誦讀岳飛的《滿江紅》,,并命全軍復誦,。當“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吶喊響徹云霄,,秦檜已被“殺”死在了萬千軍民的記憶中。雖然歷史上,,這樣的故事橋段并未真實發(fā)生過,,秦檜也永遠不會慷慨激昂地誦讀《滿江紅》,但通過浪漫又美好的藝術(shù)想象,,人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岳飛之死終究是意難平。如今,,再回首那段歷史,,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我們會看到許多令人驚嘆又惋惜的故事,。
開篇:天日昭昭
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年初,,岳飛帶領岳家軍已先后從金兵手里奪回了鄭州,、洛陽等地,劍指開封(北宋都城),,收復舊山河只是時間問題,。面對南宋的捷報頻傳,金國已無力攻滅南宋,,準備重新與南宋議和,。向來以妥協(xié)茍安為國策的宋高宗趙構(gòu)聽到議和的消息后喜出望外,但他害怕宋軍的勝利影響他的求和,,更害怕岳家軍從金營迎回徽欽二帝,,從而威脅自己的帝位。于是乘議和之機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和韓世忠二人。當時,,秦檜受趙構(gòu)之命主持議和的相關事宜,,與金國的使臣完顏兀術(shù)往來密切,完顏兀術(shù)對秦檜說:“必殺岳飛,,而后和可成,。”
四月,,宋高宗為了向金國表示議和的“誠意”,,將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調(diào)離軍中,,到臨安樞密院供職,尤其是岳飛,,被十二道金牌連夜召回,,岳飛仰天長嘆:“十年之力,廢于一旦,!”岳飛,、韓世忠無明顯過錯,想要收回兵權(quán)并不容易,。于是宋高宗和秦檜決定從本就消極抗金且貪欲極重的張俊入手,,瓦解武將間的信任。五月,,張俊在和岳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暗中挑唆岳飛與他一同分解韓世忠的軍隊,遭到了岳飛的嚴肅回絕,。一計不成,,張俊又和秦檜一同唆使韓世忠的部下誣告韓世忠,,岳飛得知后急忙通知了韓世忠。由于韓世忠提前得知秦檜的陰謀,,立馬向宋高宗陳情,,得以逃過一劫。
這場風波后,,秦檜,、張俊更加仇視岳飛,加快了殺害岳飛的步伐,。岳飛回朝后,,秦檜的黨羽萬俟卨、羅汝楫誣告岳飛,,冠以罪名有四:一是“日謀引去,,以就安閑”;二是淮西之戰(zhàn),,“逗留不進,、不以時發(fā)”;三是淮東視師,,沮喪士氣,;四是擅自主張“議棄山陽,專欲保江”,。要求免除岳飛樞密副使的職務,。八月九日,岳飛被罷樞密副使,,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
此時岳飛已無兵無權(quán),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在秦檜的授意下,,張俊利用岳家軍的內(nèi)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tǒng)制王貴,、副統(tǒng)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岳飛愛將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張俊私設公堂,,向張憲嚴刑逼供,,毫無結(jié)果之下,竟捏造張憲口供“為收岳飛處文字謀反”,。岳飛被召回臨安接受調(diào)查,。十月十三日,岳飛被投入大理寺獄中。面對審訊,,岳飛袒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字,,主審官何鑄見此,頗為動容,。何鑄查明岳飛冤情,,如實稟告秦檜。秦檜卻說:“此上(高宗)意也,!”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萬俟卨用盡手段,岳飛寧死不屈,。
沒有了武將的阻力,,十一月初七,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由南宋向金稱臣,,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等地,,并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每年向金貢奉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和議雖已達成,但岳飛始終未能被釋放,。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為岳飛羅織了“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shù)條罪名,,將岳飛定為死罪,。此時,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岳飛入獄之事質(zhì)問秦檜,,秦檜回答:“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莫須有”三字精短而干練,,岳飛有罪無罪不是重點,,“莫須有”就是必須要有。換句話說就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里,,岳飛無法生存。
張憲曾經(jīng)問岳飛,,什么時候天下才會太平,?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命,天下當太平,?!笨上В里w生在了文臣愛錢,、武將惜命的時代,,他成了異類。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臨安漫天大雪,,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時年39歲,,只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高潮:紹興十六年
岳飛的死訊傳出后,,百姓們都在為之哭泣,;南宋朝廷卻在暗自慶幸;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也為此酌酒慶賀,,并說:“和議自此堅矣!”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
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岳飛蒙難后的第四年。這四年,,在南宋和金的文書來往中,,宋高宗對金熙宗極盡諂媚之詞,甚至留下了“臣構(gòu)言”的千古屈辱笑柄,。此時,,宋高宗已經(jīng)逐步解除了較具自主權(quán)的諸將領的兵權(quán),又與自己懼怕的金人達成和議,,生活舒心穩(wěn)當,,在他看來,內(nèi)憂已定,,外患平息,,朝廷皆在掌握之中;秦檜也盡斥政敵,,一時間風光無兩,,勢力如日中天;中興四將里,劉光世,、岳飛已經(jīng)過世,,張俊向秦檜妥協(xié)以委蛇保榮,韓世忠賦閑在家,,自號“清涼居士”,,不言兵事,時常騎驢攜酒,,游覽西湖,。
翻閱史書,這一年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暗涌,,危機四伏”。岳飛的死是南宋走向滅亡的開始,,他的死已經(jīng)刻在了南宋朝廷的骨子深處,,形成了一道不可愈合的傷疤,影響著宋高宗和秦檜,,也影響著朝中的每一個人,。這道傷疤時刻提醒著他們,那段屈辱的議和歷程是如何而來,。
紹興十六年,,這一年的南宋政局由趙構(gòu)與秦檜攜手通過對敵妥協(xié)以換取自身的尊位不失。同樣是這一年,,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宇文虛中“謀反”案,這件事又被稱為岳飛之死的余波,。
南宋初年,宇文虛中前往金國充當使節(jié),,被金扣留后在金國出仕,,官至禮部尚書。就在大家一致以為宇文虛中已經(jīng)在金國安定下來時,,紹興十六年,,宇文虛中聯(lián)合了同樣由宋入金的翰林學士高士談,計劃趁金熙宗祭天的時候,,出兵截殺金熙宗,。他將計劃藏在蠟丸內(nèi),傳遞到南宋,,希望南宋派援兵里應外合,,共圖恢復岳飛未竟的統(tǒng)一大業(yè)。萬萬沒想到,秦檜收到蠟丸后,,轉(zhuǎn)手就送給了金,,將計劃和盤托出。宇文虛中被金國以“謀反”罪殘害致死,。
宇文虛中一案發(fā)生后,,南宋朝廷雖然頗為震動,但卻和岳飛之死一樣,,無任何軍事或政治上的動作,,兩次收拾舊山河的大好時機就這樣拱手相讓。此時的趙構(gòu),、秦檜與金熙宗在宇文虛中“謀反”案上達成了奇妙的默契,,保持著“久違的和平”。
岳飛之死,、韓世忠解甲歸田,、宇文虛中案被擱置……紹興十六年后,南宋的多次妥協(xié)讓越來越多士大夫?qū)w構(gòu),、秦檜等投降派產(chǎn)生不滿,,這種悲觀情緒也在南宋朝廷內(nèi)蔓延。對于北方士民而言,,由于長期接觸金軍,,對金的抵觸與對南宋的尊奉也在微妙地此消彼漲,他們對南宋的失望與不信任達到高峰,。曾經(jīng)“簞食壺漿以迎岳飛,、韓世忠”的期望,泯滅在岳飛死后的光景中,,更隨著時光流轉(zhuǎn),,逐漸模糊在北方士民的記憶中。此后,,北伐中原似乎變成了一句口號,,很少有人相信南宋真的能做到。
尾聲:烏云與明月
岳飛被害后,,獄卒隗順將岳飛的遺體背出臨安,,埋在錢塘門外的九曲祠旁。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即位,,北伐被宋孝宗重新提上議程,岳飛,、宇文虛中也由此得到正名,。宋孝宗將岳飛依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后謚岳飛為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時改謚忠武,。然而,這種遲到的正名已經(jīng)難以拯救岌岌可危的南宋,。
岳飛死后,,南宋王朝在北伐和求和的拉扯中,又茍延殘喘地存續(xù)了139年,。
公元1163年,,隆興北伐拉開序幕,南宋將領李顯忠被金將領紇石烈志寧擊敗于符離,,草草收尾,;公元1206年,韓侂胄主持開禧北伐,,金軍先以仆散揆為主帥,,病死,易帥完顏宗浩,,同樣病死,,最后易帥完顏匡,即便金軍三易其帥,,宋軍仍不能勝,,甚至一度讓金軍飲馬長江,幾乎盡失長江以北,;公元1234年,,宋理宗指揮端平入洛,南宋聯(lián)合蒙古滅金后,,出兵攻打原北宋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和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最終在蒙古軍反擊下大敗虧輸,,慘淡收場,。
直至南宋滅亡,岳飛所夢想的“一鞭直渡清河洛”也未能實現(xiàn),。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薄鞍饲Ю锫吩坪驮隆保胃咦谂c秦檜便是岳飛漫漫八千里北伐征程中的烏云,,他們各懷鬼胎,、互相利用,。在秦檜看來,不殺岳飛,,難成和議,;而在高宗看來,更重要的是殺雞儆猴,,以便他更自如地駕馭武將,,控制朝政與軍權(quán)。于是,,岳飛非死不可,。但岳飛自己,身在溝渠,,依然心向明月,。他堅守民族氣節(jié),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保住了當時高度發(fā)展的中國經(jīng)濟和文化,。百年后,岳飛已成為一輪明月,,成為萬人景仰的民族英雄,,秦檜和趙構(gòu)落了個千古罵名。
誰是烏云,,誰是明月,,歷史給出的答案最為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