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泵褡逵⑿凼俏覀兊募沽?,也始終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澤州縣是英雄輩出的福地,,也是流淌著英雄血脈的革命老區(qū),。為了紀念一代代仁人志士鑄就的太行精神、叫響“古韻澤州”文化品牌,,澤州縣委,、縣政府已舉辦了五屆山西·澤州聚壽山五福文化周。今年,,澤州縣將繼續(xù)聚焦紅色文化,、英雄精神,尤其我們注意到了近期由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創(chuàng)排并首演的晉劇《永祚霞光》,,其飽滿的戲劇張力,、濃厚的紅色情感和文旅融合的戲曲+景點的創(chuàng)作路徑,都與文化周的創(chuàng)辦理念與精神內涵不謀而合,,我們便力邀劇組來澤展演,。如果說北有太原永祚寺雙塔,南有晉城五福山大寶積塔是雙城之間的地理巧合,,那么《永祚霞光》則在此刻架起了兩地文藝間心有靈犀的橋梁,。與其說《永祚霞光》是一部傳承紅色精神的藝術作品,我更希望大家能通過這部作品真正感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血脈,,能從舞臺的聲光影中感受到黨,、國家從浴血奮戰(zhàn)的年代一路走來的艱辛,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就是一堂無比生動的主題教育,。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那個英雄年代有所體認,我想,,這就是五福文化周和《永祚霞光》的共同初心,。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某一瞬間會有似曾相識的感受,于我而言,當看到劇目中劇社孩子們在永祚寺里得以庇護,、僧人和游擊隊員保護革命火種幸免于難時,,15年前的四川什邡羅漢寺立時就與我面前的“永祚寺”交疊在了一起。劇場上角色的聲與影瞬間帶回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空,,羅漢寺住持素全法師力破三戒,殺雞烹肉,、寺廟變產(chǎn)房,,108個嬰兒得以平安出生。而此刻,,舞臺上的永祚寺聯(lián)僧侶之手站在了抗日第一線,,拯救戲班孩子于生死危難,仿佛約定俗成般地將屬于中國人的“紅色血脈”如長河般延續(xù)至今,?!氨茈y永祚寺、慈心泊天地,、廟會巧周旋,、英勇抗劫難、永祚樹豐碑”,,導演用5個段落串聯(lián)起20世紀40年代的時代破碎感,,將太原永祚寺作為表達場域,用本土景區(qū)與紅色故事相結合,,這不僅是英雄故事的動人表達,,也是“紅色”與文旅融合的有益探索,雙塔寺借戲曲藝術走入大眾,,紅色精神經(jīng)由打卡景點潤物于心,。
這部紅色題材晉劇作品由國家一級導演、編劇王小東執(zhí)導,,趙祥,、張芬導演,王小東,、青年編導李雅潔編劇,,國家一級作曲孟文、張朝陽擔任音樂唱腔設計,,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師生共同演出,。為了讓故事走出歷史、走入人心,,劇組團隊深入基層采風,,特別去到古交關頭村農(nóng)戶家中,深度學習晉綏八分區(qū)的抗戰(zhàn)事跡和精神,。一段段厚重的太原歷史,、一幕幕攜帶著原始地域特色的民俗片段,、一個個至今鮮活存續(xù)的當?shù)氐孛紭嬛鹩^眾席里的沉浸式歷史體驗,。“之所以傾盡全力打造這出戲,,就是想讓學生在舞臺上得到真正的鍛煉。我們希望把這臺戲做好,,為雙塔輝煌,、為我省文旅發(fā)展做出一些貢獻,也為太原文旅融合做一些事情,?!比巳簼u次散去,導演望著舞臺的方向動情地說,。幾個月的時間里,,王小東帶領劇組師生不舍晝夜、不辭勞苦,,在《褐馬雞與少年》《花落花開》《守護夕陽》之后,,他帶著第4部原創(chuàng)作品重又走上了舞臺。守望在藝校的戲曲人從不因題材有類而區(qū)別對待每一部作品,,無論是兒童劇,、都市劇還是革命歷史劇,藝校師生始終觀照著時代議題,,用教學與演出相結合的方式展現(xiàn)著新時代的風貌,,為戲曲教育和發(fā)展注入最生動的活力。
與以往原創(chuàng)作品一樣,,《永祚霞光》從唱腔到臺步,,從人物到音樂都同樣保持著晉劇最本土的藝術特色。既有主角紫霞的靈魂唱念,,如“滿園中國色天香牡丹嬌艷”的滿含希望,、“風兒吹,夜兒照,,孩子們睡得香”的深情悠揚,、“止不住傷口血我心如箭穿”的悲憤高亢,那些刻骨思念,、肝腸寸斷,,都在行云流水的伴唱與合唱中,讓浸透失子悲劇的紫霞更動人心魂,。此外,,也有小演員們刀槍把子功、旋子功、翻跟頭等于一身的“硬核”功夫,,還有充滿地域色彩的“舞獅表演”,、“曲為人作”的音樂設計……
“紅色血脈”不曾斷流,我們的英雄與歷史如此,,無數(shù)戲曲作品與藝術家們亦然,。《永祚霞光》以飽滿的時代感召力和紅色精神傳承著革命先輩的遺志,,新時代的紅色劇目不僅呼喚著當代年輕觀眾對歷史與英雄的回眸,,也推動著本土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中的扎根與創(chuàng)新。我也相信,,以《永祚霞光》為代表的新編紅色題材戲曲作品將為更多年輕戲曲人、年輕觀眾打開一個更為遼闊的,、更多文藝可能性的“紅色萬花筒”,。(樊曙鈺 邢權)